曾记得在今年三月底的上午第四节课,我任教的一(2)班体育与健身课上,当时这节课的主教材是跑几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地,课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下肢弹跳力及协调性,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动脑的精神。那天 ,天气也比较寒冷,我为了增加课堂气氛,发挥孩子们争强好胜的天性,我用激情的话语来激发了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欲望。由于那天我前面已经连续上了三节课,自己感到身心比较疲劳,所以,我带领学生做了一遍一般性的准备活动,而忽视了专门性的准备活动练习,就是这样的一次疏忽导致了一位学生小李(化名)差点膝关节受伤事件。当时,我先让个别学生先在大家前面尝试性地展示一下跑几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地的动作,小李的手举得很高,他也要想在同学们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位学生的跳跃能力和协调性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但是我可不能扫他的兴,就让他上来展示。由于他太激动,神经过于紧张,踏跳用力过猛,落地之后他就感觉踏跳腿的膝盖有点不舒服,当时,我先请他在旁边休息一下,他的膝盖到了课结束之前才恢复,究竟其造成的原因,由于天气寒冷,引起肌肉、韧带收缩,、又缺乏专门性的准备活动。这件事件至今一直在我脑海中,也引起了我的反思。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准备活动可以使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逐步的有准备的过渡到紧张的活动状态.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出人体机能的最大能力,使肌肉,韧带的弹性增强,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这些良好影响都是通过准备活动的生理机制来实现的,主要是通过预先进行的肌肉活动在神经中枢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这一痕迹效应使正式练习时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调节机能得到改善,内脏器官的惰性得到克服,生化反应加快进行,从生理上为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作好准备.所以,准备活动完成的如何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为此我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习中的实践体会进行分析并且始终要以科学的态度来指导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
1.准备活动的作用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人在相对安静状态,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时,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如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运动成绩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等等。这种现象在延续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步消除,这种延续现象叫惰性作用。准备活动的作用首先是人为地通过肌肉的活动,克服各种机能(特别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活动的惰性,从而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使机体进入正式活动时发挥较大的工作效率。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和传导速度。
任何动肌所引起的运动都是通过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其支配的肌肉产生收缩而实现。而达到神经末梢的兴奋是不能直接导致肌肉收缩的,必须通过离子流的一系列复杂变化过程。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不光受中枢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作用,同时也受来自肌肉神经支配的肌梭及腱器的传人冲动的影响;而感受器的敏感性和传导速度是受机体组织温度影响的。在基本部分前做准备活动使机体保持较高体温,就是为了能活动得更快些,动作完成得更协调些,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准备活动还可以减弱肌肉粘滞性,提高肌肉中各种物质分子间的摩擦,肌肉与身体其他器官一样,是由几种组织构成的,即肌组织、结缔组织及神经组织,肌组织为肌肉的收缩成分,构成肌肉的主体,结缔组织为肌肉的弹性成分,它与肌肉的收缩成分呈串,并联存在。当肌肉收缩时即有滞后现象,从而产生速度梯度,增加肌肉粘滞度,如果在运动之前,通过肌肉反复的舒缩练习,激发肌群的弹性势能储存、传递和释放、热量的转移以降低肌纤维之间的粘滞性,减少速度梯度,同时又提高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和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从而提高肌肉收缩的效率
2.准备活动的类型
准备活动按发生和任务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使身体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伸展。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时,应注意加强较强的肌肉群的练习,包括慢跑、徒手的或持轻器械的基本体操,以及负荷量较小的游戏。做这些练习要求动作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动作进行练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体态和正确的身体姿势。
专门性准备活动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正式练习相类似的活动。其主要是在进行基本部分训练前,使人体的有关关节、韧带、肌肉群和器官系统的机能作好分充分准备。其动作性质要与基本部分紧密相联系,同教材内容相适应,目的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对正式练习的调节能力,为正式练习作好机能和技术准备。通过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感动肢体动作协调、灵活柔韧性和关节运动幅度达到最大限度,以至达到动作“自动化”程度。
3.准备活动的几个策略
3.1要有针对性
准备活动的内容的编排与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富有实效性,应针对少年儿童心理、生理特点,选择一些活泼、轻松、轻快的模仿操、形象操及一些协调性较低的游戏,从而激发小朋友浓厚的练习兴趣;高年级可选择一些刚劲有力、富有朝气的双人操、健美操或素质操、武术操等。另外,充分利用学校器材,如棍操、实心球操、绳操等。这样才能丰富准备活动的内容。为体育课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3.2要有思想性
准备活动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向学生讲解准备活动的作用,不仅可以克服人体内脏器官的惰性和提高运动器官的工作能力,预防出现伤害事故,为课的主要教材作好生理上的准备,而且还能发展身体素质,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技能。这样,学生就会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取得较好的效果。
3.3要有新颖性
队形的新颖性
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不断变化队形,如横队、纵队、圆形队、弧形队、梯形队、直角形队、放射形队及分队走、合队走、蛇形行走、交叉进行等,使学生在新奇有趣的感受中完成课的任务。
环境的新颖性
要使环境新颖,首先就得先将场地器材布置得整洁美观;其次练习队形、图案及活动路线应用粉线划清,使学生一目了然,并有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激发学生跃跃欲试之情,尽快地将求知欲导入课堂。
3.4要有多样性
每次课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不断变化,即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和训练水平,在身体姿势、动作方式、动作幅度、动作路线、动作频率、动作速度、动作节奏等方向不断变化,使学生感觉有内容可学,妙趣横生。
3.5要有技术性
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在生理上做好准备,而且必须让学生在准备活动中不断学习和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进行跑步和广播操等练习时,它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做而已,而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并不断纠正错误姿势动作。更主要的是全身各个关节、肌肉、韧带活动开。
3.6要有趣味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用游戏与小型比赛作为准备活动内容和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教师在练习前要向学生讲明游戏与小型比赛的规则、方法及要领,教育学生发扬团结合作、协调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样使学生心目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积极参与练习活动必然收效很好。
4、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严谨地教学措施,这样才能尽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4、1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为基本部份服务的教学,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等方面做准备,使学生机体处于理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力,有效防止伤害事故,较好地完成体育课的任务。
4、2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出发,不可以强度太大或动作过繁,以免影响基本部分的学习或降低学习兴趣。
4、3准备部分占用的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影响基本部分的讲解和练习,避免舍本逐末的现象发生。
4、4要遵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做到内容和方法由易到难,动作速度和节奏由慢到快,动作幅度有小到大。
总之,在体育活动之前,一定要重视准备活动,尤其是一些爆发力强的体育活动内容,专项准备活动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