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自己的孩子背上小书包,从幼儿园迈入小学的校门,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心情十分复杂,既骄傲又有不少担心,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小学生活,是否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上课是否会认真听讲等等。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踏入小学大门无疑是开始了一个全新的生活。作为家长,如何和学校、老师积极配合,让孩子在这个起点上走得更好、更稳呢?这些疑问一只萦绕在我们的心头。聆听了几次家长学校的讲座,几位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真实的事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我们家长确实获益匪浅。
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徐汇教育学院
首先是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一要适当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遵守学校作息制度,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指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遵守时间,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二是有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学会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和家务,积累一些生活经验,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
其次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经常提醒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孩子,及时督促孩子,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有礼貌,守信守时,有责任感,做事有计划,学会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不依赖他人等等。
而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要让孩子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孩子有时看书、做作业会分心,容易受外界干扰,缺少时间观念,所以应该指导孩子学会掌握时间,做事要专心,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劳逸结合,讲求效率。另外使用恰当的赞语、激励,合适的奖励等各种不同方法灵活运用,对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也是挺重要的。
我觉得老师们讲的很有道理,曾有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它不仅是自身素质的表现,更会影响孩子身心的发展。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我认为除了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家长也要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诱导,应当看到孩子行为习惯的每一点长处,及时鼓励与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意识地让孩子一起参与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鼓励,使孩子有一种自我满足感,从而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当然及
通过几次家长学校的学习,我们家长学到了不少教育子女的好方法,少走了很多弯路,非常感谢校方提供了这样宝贵的的学习机会。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倾注着老师辛勤的汗水,只要我们家长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感恩,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在田三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