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 |
时间 |
目标 |
抓手 |
达成度 |
骨干教师 (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大组长) |
07 学 年 |
1.转变观念,确立学生主体的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2.教研大组长,年级组长对角色准确定位,形成初步层级管理框架,提高组长管理的主动性 |
1.加强管理理论学习,重视交流切磋 2.依托文明组室创建,形成一组一品,提高教研组,年级组的团队合作意识 3.依托科研培训,提升组长的问题解决能力 |
分层开展了中层干部、教研大组长,年级组长管理理论学习,通过每周组长例会,充分交流管理心得。 以教研组,年级组为管理团队的形式正在形成。组长工作的主动性,责任意识在不断提升。 教研组在不断探索有效听课,评课、备课作业检查和质量分析,提高教学五环节管理的有效性。 |
08 学 年 |
1.层级管理框架基本形成。 2.组长管理具有研究意识,提高管理的创新性 3.形成3名区骨干教师,1—2名校中层后备, |
1.专业理论学习和交流 2.年级组展示活动 3.骨干教师教学展示 4.课题研究 |
年级组长能力提升较快,能独立策划运行年级组内的学生和教师活动,凝聚力在不断加强。三年级组被评为区文明组室。 骨干教师通过“三兰杯”教学展示,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形成3名区骨干教师。3名教师获区耕耘奖,骏马奖,市园丁奖。骨干教师的课题研究还是比较欠缺 语文数学学科依托专家指导开展有效教研,教研质量有所提高,初步形成教研组活动的特色。英语学科通过课程统整提升教师课堂的有效性和有效运用教材,开发教材的能力。 | |
09 学 年 |
1.层级管理逐步正轨,实现管理扁平化 2.形成2名中高职称教师 3.1—2名骨干教师科研出成果 |
1.专业理论学习和交流 2.校际互动,与兄弟校交流管理经验 3.骨干教师中层挂职 |
年级组自我管理模式已基本形成,教研大组长独立开展校本教研的能力在提升,语文数学学科教研活动有创新。自然教研组评为区优秀教研组。1名教师评为中高职称。 年级组长,教研大组长中层挂职提升了骨干教师的大局意识和看问题的高度。学校凝聚力不断加强。 自然学科和拓展型学科课题被列为区重点课题的子课题。 | |
职初期青年教师(0—5年教龄) |
07 学 年 |
1.确立正确课改理念 2.撰写规范备课,认真反思 3.提高控班能力 |
1.学习课标,组织讨论 2.组织基本功比赛 3.师徒带教 |
落实师徒带教,每月召开交流会,看到青年教师的进步和不足,使青年教师不断进步。 对青年教师落实双师制,不仅是教学,还有教育(班主任),提高青年教师的育人水平,控班能力。 板书,课件制作,说课稿撰写的比赛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职初期教师都很积极进取。 |
08 学 年 |
1控班能力提高 2能承担校级研讨课 3.教学效果与其他班级无差距 |
1.专业理论学习 2.师徒带教 3.职初期教师教学评比活动 |
青年教师的控班能力有提高,和家长交流沟通的水平也在提升。所教班级的教学成绩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徐颖老师的教学效果还名列前茅。 青年教师的教学细节还不够重视,基本功还需加强,特别是常重犁老师。 | |
09 学 年 |
1.能独立承担校级研讨课 2.1-2名教师承担区公开课教学 3.1—2名教师在区职初期教师教学评比中获奖 |
1.专业理论学习 2.专家听课指导 3.职初期教师教学评比活动 |
青年教师独立备课能力有提升,但对教学难点的把握比较欠缺,对教材系统了解和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把握需要花功夫。 朱剑获区职初期教师教学评比二等奖(品社),其余均未有奖,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还要提升。 体育学科范王俊本身教学素质较好,要重点培养。 | |
其他教师 |
07 学 年 |
1.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关爱每一个学生 2.师德提升,课堂育人 3.教师反思意识和能力提高 |
1.骨干教师引领课堂学科德育实践 2.学习名师教育经验 3.撰写教育教学反思 4.开展科研讲座 |
通过组织骨干教师课堂学科德育实践课,提升教师对课程三维目标中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科学把握,不生搬硬套,充分挖掘教材内涵,融合德育元素。实现课堂育人。 全体教师学习李镇西的教育经验,关爱每一个学生,把问题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提升教育艺术。教师的抱怨少了,问题学生少了,家长投诉少了。学生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教师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
08 学 年 |
1.师德提升,教书育人。 2.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升 3.教师教学水平间的差距缩小 |
1.依托一校一品“兰文化”建设,促使教师形成“清雅韧和”的品质, 2.依托拓展型课程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3,。依托温馨教室(教师)建设,提升教师全方位育人的能力 4加强集体备课,缩小教师教学差距。 |
依托兰文化建设,教师人人撰写身边的师德榜样,品兰之韵,塑师之魂。身边的榜样激励每个教师追求“清雅韧和”共同价值观。 学校拓展型课程不断规范,形成了与“兰文化”建设配套的校本教材,培养了一批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 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得到加强,通过备课作业的互阅,取长补短,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在增强。集体备课,使年级组内教师间的差距在缩小,教师愿意分享经验,共同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在加强。 | |
09 学 年 |
1.师德提升,全方位育人 2.教师科研意识,问题意识提升 3.教学有效性提高 |
1.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教师职业道德。 2.依托区级课题“综合主题活动机制研究”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能力。 3.加强备课组活动,备课,作业,说课,质量分析不重形式重过程。在过程中学有效,找问题。 |
贯穿学年的师德学习和讨论,使每位教师明确新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师德提升成为教师职业生涯永恒的主体和任务。 区级课题“综合主题活动机制研究”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能力,各学科,各部门互相协调,使每一次校级层面的综合主主题活动达到目标。 成绩分析系统软件使用,课件练习教案共享平台等信息技术的使用,是教师的教学更为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