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单位创建在线 > Ⅲ 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办学绩效领先 > Ⅲ-4 教学工作 > 教学改革

2009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计划

作者(来源):田林三小教导处    发布时间:2010-09-27

一、指导思想

以“关注学生课堂学习常规,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学科研修主题,以课堂阅读教学研究为切入口,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语文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紧扣“学习”

继续组织全组语文老师学习《备课(分册)》,加强对有关内容的认知、理解和应用,树立先进的语文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进行规范备课,精心上课的研究。

对照《备课(分册)》,反馈交流备课检查,发扬老师们的长处,进行内化、反思,共同提高备课水准。

 

(二)把握“研究”

有教有研,有教必研,以研促教,以研兴教,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阅读教学研究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的发展。

 

1、观摩 “浦江之约”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精品课实录,向优秀老师学习如何把握教材、设计教学、驾驭课堂。

(1)    名师王琳琳老师执教四年级《看不见的爱》,

2)评课

备课组长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主题评课、,同时与老师集体评课和当堂书写书面评课相结合,使评课活动有层次,有实效。

 

2、大组开课实行既有“前奏”又有“后续”的“三课两反思”形式

大组公开课不求数量多,但求质量,追求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课分三步进行,首先由年级组集体选择一篇研究课文,集体备课,由一名老师试教;第二步根据试教情况修改教案后由第二位老师在大组公开教学,由年级组介绍试教前后的教案对比,修改教案的意图、方法,并进行大组评课活动;第三步根据大组评课情况,再次修改好教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后由第三名教师再次在年级组执教这篇课文,并在课后集体小结研究心得,记录下研究的得意之处、不足与改进措施,形成终结教案。
     
样一篇课文经过两次修改教案,三次执教,进行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三轮循环,最终呈现三篇教案。力求通过一篇课文扎扎实实的教学研究,以点代面,使阅读教学过程精益求精,同时发挥了集体智慧,加强了团队作用,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让年级组教研和大组教研均落到实处。

本学期的研究课由五年级组起始。

听课后进行集体评课,定中心发言人的同时,做到人人发言,并在此基础上,每位听课教师完成书面评课。

 

3、开展一次“文本细读”活动。

要上好课,第一步就要研究教材。只有在读准、读深、读透文本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设计、打造出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

“文本细读”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选择一篇中年级课文,先以个人为单位加以研读。每位老师通过独立的思考、深入的研读,认真书写文本细读,让大家对究竟该如何正确地解读文本有属于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大组中交流、传阅展示,进行交流、研讨,利用这个过程相互学习、共生智慧。

希望以这样个人思考、集体研究的过程,互相启发,再修改,提升老师们对教材的领悟能力,使老师们在此过程中对文本细读有进一步的认识,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三)注重“活动”:

1)开展学生阅读训练竞赛。

2)继续开展两分钟预备铃各类吟诵活动,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

3)继续创建书香校园,引导学生在清晨来校、午休等时间展开阅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我说两句】【查看评论】【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