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脚丫跳芭蕾》
《大脚丫跳芭蕾》讲述的是一个叫贝琳达的女孩很喜欢跳芭蕾,而选拔会的评委嫌她的脚太大而拒绝看她的表演。她只好放弃跳舞,找了一份餐厅的工作,她也很喜欢餐厅的老板和客人,可是,她还是常常怀念跳舞。有一天,餐厅里来了一个乐团,在他们美妙的音乐里,贝琳达不知不觉中跳起舞来了。在老板的邀请下,贝琳达开始为餐厅的客人跳舞,她跳得美极了,餐厅的客人越来越多,连大都会芭蕾舞团的指挥都来看她跳舞了,并被她感动了。贝琳达终于又回到了舞台,开始为更多的人跳舞。贝琳达很快乐,因为她可以一直跳舞,跳舞。至于那些评审们会说些什么,她一点也不在乎了……
让所有小孩充满热情的去做他的事,多肯定他并给予支持,不要以既有的刻板印象来框住孩子的学习,也许小孩的天空会因我们的做法而拓展开来!
作者简介
埃米·扬,埃米的脚不大,也不像贝琳达那么会跳舞。她曾在耶鲁大学接受专业的艺术训练,又在印第安纳大学取得艺术硕士学位,主修绘画。
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担任律师多年,现全心全力投入插画工作,全美各地的报纸杂志经常可看到她的作品。她目前和先生保罗住在密西根州西部。
《朱家故事》
《朱家故事》朱先生夫妇和两个儿子住在一栋很好的房子里,每天朱太太都要为先生和儿子们准备早餐和晚餐,丈夫和孩子们出门后还有洗碗整理房间等一大堆的事物在等着朱太太。有一天朱太太不见了,只留下一张字条:"你们是猪!"这次朱先生家变得有些不一样了,究竟朱太太去哪儿了呢?朱先生和两个儿子又将如何度过难关呢?
《我的爸爸叫焦尼》
《我的爸爸叫焦尼》是2007年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瑞典)波·R·汉伯格。本书主要内容一个非常温馨感人的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狄姆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不能经常见到爸爸焦尼,然而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他告诉热狗店的阿姨、电影院的伯伯、披萨店的邻居,告诉所有人他身边站的就是他爸爸。他为爸爸自豪,当电车走远,他期待着下一次和爸爸见面的时间。
没有悲伤也没有眼泪。也许,生活不能事事如意时时顺心。也许,在希望和实现希望之间,总会有阻滞。但是,只要拥有爱,只要沉着不退缩,就会有勇气、有力量、有安全感。 [2]
没有埋怨也没有责备。什么是亲情?亲情是敏感、理解、关爱?支持。婚姻虽然破裂,但挚爱亲情永远无法割断。家庭虽然破碎,但每个人都需要维护自尊、自信和对未来的信念。
读完这个故事,焦尼的话一直在脑海里萦绕:“马上会再见面的。”所以,火车一定还会回来,拉着狄姆最喜欢的爸爸——焦尼。
作者简介
波·R·汉伯格1945年生于瑞典Loon,大学时期主修文学。著有小说及图画书多种,达二十余部。2003年凭《爱就是这样》一书获得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提名。
爱娃·艾瑞克松1949年出生于瑞典Halmstad,1973年起致力于图画书创作。其作品全集荣获瑞典艾尔莎·贝斯寇奖(Elsa-Beskow-Medaille)。
《英伦童话地图》
小熊维尼的百亩森林在哪里?牛津城里果,然住着爱丽丝?肯辛顿公园何处去听彼得·潘吹笛?从伦敦的九又四分这三车站出,真能到达苏格兰的魔法学校?请随张弘打开——英伦童话地图。
作者简介
张弘,从小痴迷童话,小学发表第一篇幻想文字,至今已出版《爸爸从Q星归来》、《骑扫帚的旅行》、《e班e女孩》以及《兜兜和魔法小阿姨》等9本儿童文学著作,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三届)等,2002年当选上海文化新人。 1998年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进入《新民晚报》工业至今,其间考取英国外交部志奋领奖学金,于2003年至2004年公派赴英留学,获硕士学位。繁忙的工作间隙,会怀念读书和旅行的日子。有机会写下自己寻梦的片段,觉得无比满足。
〈乔治的宇宙寻宝记〉
乔治的最好朋友安妮需要帮助。她的科学家父亲埃里克正在进行一项太空研究——却全搞砸了。一个机器人已在火星着陆,但其行为极其古怪。在她父亲的超级电脑上,安妮发现了奇异的东西。发送者身份:未知;消息定位:地球外。这是外星人发来的消息吗?外太空有生命吗?如何在外太空找到行星?如果你能和外星人对话,你想说什么?这是一部历经千辛万苦艰难曲折的跨越宇宙的寻宝记。书中处处可见我们宇宙的最新科学知识,还包括世界上一些顶级科学家的论述!
“更年轻读者的更简明的《时间简史》。” ——《今日美国》 “由世界上最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将自己的学科作为一本童书的核心,还有比这更能激励年轻读者对科学兴趣的好方法吗?” ——《出版家周刊》 “一两年前阅读《内裤队长》的孩子都会喜爱的一部小说。” ——《洛杉矶时报》 “科盲父母的及时雨。” ——《纽约》杂志
《时节之美:朱爱朝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
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在逐渐消失。
时代的列车越开越快,我们离大地越来越远。
在充满变化的大数据时代,如何缓解孩子被速度旋风裹挟的焦虑?如何帮助孩子在善变的世界中找到自我的平衡?如何让孩子将根基扎入脚下的土地,又以开放的胸襟与当下、未来连接?
这是写这本书最初的心念。
五年,寻找通往纳尼亚的魔衣橱,寻找去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寻找孩子与自然连接的转门。
五年的研究和实践。五个二十四节气的轮转中,一些图像,逐渐清晰;一些答案,开始出现。
以二十四节气为经,以汉字解读为纬的《时节之美》,让孩子安住于四季的循环往复当中,给孩子以完整的滋养。
★中国人的自然之书
★全国优秀教师、长沙市首席名师朱爱朝
★带领孩子在自然的润泽下,发现美、感受美,感受生命的真实和质朴
★科普、文化、习俗完美融合
朱爱朝以传统二十四节气为经,以汉字解读为纬,从万物的由来开始,用明白晓畅的语言为孩子讲述了二十四节气,让孩子熟悉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历史和习俗,了解中国先民的智慧,从中获得亲历自然的真实生命体验,得到自然的润泽,去发现美,感受美,获得更多来自大地的生长力量。
1)本书基于作者作为一线教师的长期教学实践。是朱爱朝老师经过实践教学证明过的,深受孩子喜欢和欢迎的自然之书,可以培养孩子树立环保意识、观察记录自然和美的能力。
2) 本书完美融合了科普、文化和习俗。从万物的由来开始,用明白晓畅的语言为孩子讲述了二十四节气,让孩子熟悉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历史和习俗。既具备科普性,又包含丰富的文化和实践内容。
3)本书定位明确,专为小学生创作。本书是写给小学生的,阅读年龄段非常明确,能自主阅读的小学生。本书本身就是给小学生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升。
4)本书不仅讲述了二十四节气,还对相关汉字进行了解读。除了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的介绍、溯源、阐释之外,本书还对每个节气的相关的典型汉字进行了有趣解读,与节气内容相辅相成,更能激起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作者介绍:
长沙芙蓉区育才学校校长。全国优秀教师,中国首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长沙市首席名师,长沙市人民政府督学。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竞赛活动一等奖获得者。朱爱朝小学语文工作室是长沙市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中唯一的小学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致力于儿童阅读的推进,足迹遍及长沙市十多个区县。代表作有《时节之美:朱爱朝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朱爱朝母语课堂》《我的自然笔记》,其中《朱爱朝母语课堂》获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十佳好书,《我的自然笔记》获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年度十佳好书。
《坏男孩彭罗德》
作者:(美国)布思·塔金顿 译者:马爱新
布思·塔金顿(1869-1946),美国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共创作小说五十多部,剧本二十五部(十一部与他人合作完成),风格多以讽刺和幽默见长。塔金顿是二十世纪初美国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小说《了不起的安德森家族》(1918)和《艾丽丝·亚当斯》(1921)曾获普利策小说奖。
此外,塔金顿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1914年,他出版了脍炙人口的儿童小说《坏男孩彭罗德》,曾轰动一时,人们甚至将这部作品与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相提并论。随后,他又出版了该书的续篇《彭罗德和萨姆》(1916)。
《坏男孩彭罗德(插图本)》内容简介:一个即将迎来自己十二岁生日的男孩——彭罗德,偷偷地写小说,幻想着绿林大盗的冒险生活;在存放锯木屑的箱子里养兔子,创办了“呱呱叫野兔公司”;和小伙伴萨姆用捡来的旧药瓶开“药店”,配制药水;搞杂技展览,贴出大海报,自己担任讲解员,十足一副剧团经理的派头……
然而,不知为什么,他所做的这些事情总是惹得老师发怒,家长头疼,邻居厌烦,甚至被邻居看成是“全城最坏的男孩”。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到头来在大人们的眼里都会成为一桩罪过,也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总是让他做那些乏味而无聊之极的事情。
彭罗德因此而困惑、而烦恼。
《铁丝网上的小花》
这是一本让人看过之后会战栗、连心都会哭泣的图画书。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一个德国小镇上,一个名叫罗斯·布兰奇的小女孩,很偶然地在郊外的铁丝网里看到了一排瘦骨伶仃的人——那是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天真善良的女孩冒着生命危险给他们送去面包,可有一天却倒在了罪恶的枪口下。整本书是一种灰冷的色调,让人压抑、窒息。与这种可怕、绝望的氛围格格不入的,是两片刺眼的红色:一个是纳粹市长手臂上的红袖标,一个是女孩头上鲜红色的蝴蝶结。那红袖标,无疑是战争的血腥与罪恶的象征,而那鲜红色的蝴蝶结,则是一抹生命的亮色。故事的结尾凄美感人,女孩死了,她生前曾经站过的土地上,星星点点地开出了与她那红色的蝴蝶结一样鲜红的番红花。
春天在歌唱。
那是一段残酷到连人心都会冻结的历史,但是故事中的小女孩罗斯·布兰奇却拒绝当一个旁观者,而以她纯真善良的心和不求回报的善行,融化了冰雪,带来了光明。
意大利伟大的插画家罗伯特·英诺森提,以独步当代的透视技巧,细致描绘出犹太人在二次大战纳粹极权下的悲惨遭遇,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以绘本的形式来表现二战题材,填补了国内的图画书出版的空白。
“在所有的图书中,无论对什么读者来说,《铁丝网上的小花》都是我近年来见过的最动人的一本书。”
简·雷舍·托马斯(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论坛报》)
“一本忘不掉的书。它不是幻想作品,也没有浪漫的感伤,其真实感触手可及,充满戏剧性的情节让人心动……它简直棒极了。”
美国《号角书》杂志
这是一个孩子透过战争的现象体味人性本真的故事
这是一个让孩子分辨善与恶、美与丑的故事
这是一个让孩子认识善良、纯真和爱心的故事
这是一个让孩子感悟高尚美德的故事
这是一个让孩子的道德情操得以升华的故事
他如今和妻子以及女儿亚里桑德拉居住在佛罗伦萨。
《红色羊齿草的故乡》
比利住在全世界最棒的浣熊狩猎区──奥沙克山区。他好想要两只浣熊猎犬,可是他家太穷,根本买不起,于是比利决定自己赚。历经千辛万苦,比利终于得到了他的狗──老丹和小安。可是,毫无经验的比利要如何去训练他的狗成为顶尖的浣熊猎犬?他们在打猎时会碰到什么挑战?他们能赢得年度猎浣熊的冠军吗?凶猛的山狮将带来怎样的灾难……
比利、老丹和小安是一支勇敢又团结的小队伍,他们征服了山林的浣熊,赢得许多人的掌声。不过他们也遇到很多困难、危险、挑战,也遇到最悲痛的分离。
故事的结尾,作者安排了一个红色羊齿草的传奇。他借着这则传说来告诉比利——死亡是人生的一部份,就好像一天中必须经历早晨和黑夜一样,否则,另一个新的日子便不会到来。
「红色羊齿草的故乡」在美国已被公认是现代少年小说的经典之作,深受其感动及影响的少年读者不计其数。
作者简介
威尔逊·罗尔斯(Wilson Rawls)1913.09.24-1984.12.16
美国作家,最著名的作品是 Summer of the Monkeys (引进时译名是“夏日历险”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15733/),和这本 Where the Red Fern Grows(“红色羊齿草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