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列表LANMULIEBIAO

首页 > 新版首页 > 队伍建设 > 校本培训

徐汇区田林第三小学2021—2025年学校发展规划(修改)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1-09-05


一.    发展现状与分析

(一)学校规模与环境

田林三小是开办于1986年的公办小学,坐落于田林社区内,学校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26平方米,专用教室9间。目前共有20个教学班,近900名学生,来自于田林十一村、十二村和万科华尔兹居委,还有部分来自爱建居委。学校共有62位教职员工,其中教师56位,职员6位。

(二)办学优势

1.学校管理科学高效

学校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位,规范、有序、民主的管理方式体现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建立了精细化管理制度,整个学校管理呈现平稳有序、科学高效状态。

2.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加强

近年来,学校青年教师数量逐步增加,为学校带来活力。体育、自然、美术、道法学科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取得成效,在市、区各级教学评比中获奖,成为校学科骨干力量。近年来,学校开展了 “学习基础素养”项目研究和实践,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堂转型。

3.学生综合素质良好

学校学风良好,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也得到有效帮助,学生能全面均衡发展。近年来,学校不断引入社会力量,专业师资丰富拓展型课程,开设了二十多个社团,学生在各级各类的科艺体比赛中荣获众多奖项。

4.办学特色明显

近几年,我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营造“清雅韧和”校园文化,打造“流动的芳草地”科技环保品牌,建设“校园足球”和“阳光体育”,普及学生“口琴”教育,学校获得“全国体育教育示范校”、“全国足球教育特色校”“徐汇区科技特色项目校”、“徐汇区新优质校”等称号,办学特色明显。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1.修改和完善学校课程计划

徐汇教育提出:开展以践行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以“高品质优化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课改实践体系”项目为主要抓手,深化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师研修四方面整体协同一致的“四位一体”课改体系建设。但是,学校目前的课程计划与现有市区课程领导力水平有差距,学校需要科学规范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和发展愿景,完善课程育人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计划。

2. 探索培育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陈旧,还是以教师的传授为主,学生缺少深度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课堂中围绕问题开展师生生生的对话较为缺失。学校需要探索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新内涵,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 落实“五育”并举,提升德育实效

学校的德育工作缺少顶层设计,呈现碎片零散的状态,影响了教育的连续性和实效性。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梳理德育各项内容,提升德育的实效性。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

4.提升教师评价能力,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学校教师还是存在把学业成果作为对学生的主要评价指标的情况,对待学业成绩差的学生,教师看不到学生的“闪光点”,批评较多,鼓励较少。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育人还是育分);要帮助教师理解评价时为了教育增值,评价时为了让孩子发现不足,找到学习动力;要帮助教师掌握评价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通过评价因材施教;要帮助教师掌握一定的评价方法,不是考试才有评价,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都是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办学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指导,以市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徐汇教育“十四五”发现规划》为工作指南,关注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落实“五育并举”,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学校文化

     兰文化:清、雅、韧、和

(三)办学理念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展潜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办学愿景:

办一所静雅而丰富的学校。

雅静,预示着静水流深、融合雅致,追求办学的品质、追求内心的平和。

丰富,寓意着校园文化和校本课程的多彩,积蓄着能量,发展着内涵。

雅静而丰富,就是营造教育的适宜环境,追求育人的静雅境界,润泽师生的诗意情怀。希冀静雅而丰富的学校,能让学校积淀升华,让学生展翅飞翔,让教师丰满风骨。

基于这一愿景,我们力求将传统经典文化浸润师生,让学生具有清、雅、韧、和的美好品质;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提升学生质疑,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建设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要将学校科技环保进一步创新,培养田三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我们将继续为学生搭建体育艺术展示的舞台,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满足学生的发展所需,最后实现师生、学校共同生长、创新发展。

(五)学校发展目标

办一所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和谐快乐的学校。

质量上乘: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质量得到家长认可。在同类型学校中声誉居前位。

特色鲜明:以“兰文化”为校园文化特色,凸显环保科技和体育足球特色。

和谐快乐:以师生发展为本,营造和谐、进取、向上、快乐的校园氛围。

1.学校发展

办一所静雅而丰富的学校,将传统经典文化浸润师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幸福,实现师生、学校共同生长。

2.学生发展

让学生具有清、雅、韧、和的美好品质;具有良好的科技环保素养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3.教师发展

教师师德高尚,美丽优雅、积极向上、大气宽容,既具有自身教学风格,又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教育教学质量优良。

(六)培养目标

A.学生培养目标:清之德、雅之韵、韧之质、和之态

清之德:有家国情怀、道德优美、诚实守信、遵守规则。

雅之韵:喜欢传统文化,知书达理,有美好的身心。

韧之质:对学习热情而专注,有责任心和坚持力,会独立思考和质疑。

和之态:懂得尊重与包容,会倾听与合作,和谐发展。

B.教师发展目标:清之德、雅之韵、韧之质、和之态

清之德:热爱祖国、教书育人、师德高尚、廉洁从教。

雅之韵:喜爱阅读、厚积底蕴、视野开阔、言行雅正。

韧之质:谦虚好学、善于思考、发展专业、勇于突破。

和之态:尊重包容、团结协作、大气谦和、身心和谐。

三.重点发展项目---“学习基础素养”课堂建设

(一)项目背景

今天的课堂,存在大量貌似认真的假学习,以及缺乏思考的浅学习,学困生在课堂上常常被忽略。学生不会倾听,更缺少深度的思考和真正的对话,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发展,深度学习成为课堂改革的一大刚需,今天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促进学生真实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发生。

我校自2018年参与了徐汇区“学习基础素养”项目,开展学习基础素养“三级课堂”的探索。该项目旨在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型,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跑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友善的互动、理解性倾听和温暖的等待,让学生在学习的状态,在深度思考的状态,在主动探究的状态,在习得素养的状态。 

2018年学校在项目组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课堂学习规则(倾听、合作、交流)研制和课堂教学实践,学校语文和数学学科四位教师率先开展了教学转型。课堂中关注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的高阶思维,关注学生个性化表达,关注学生合作能力。2019年学校接受了区学习素养项目组的第三方评估,均达到“二级课堂”水平。

2020年,学校开始了“三级课堂”项目化学习的探索和实践,自然学科设计开展了“穿越校园植物迷宫”项目化学习,以真实任务为学习驱动,以大概念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形成成果等一系列学习,促使学习真实发生。

但是目前,学校能够开展素养课堂的教师人数还不多,这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推进学习基础素养课堂教学改革,近年来学校开展“学习素养项目”相关的校本培训,努力推进学校“学习基础素养”的课堂建设。希望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工作推进,素养课堂能够在学校全覆盖。在课堂改革的过程中,促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情的分析师,学习的设计师和学生成长的咨询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

(二)总目标

通过学习素养项目的深入研究和推进,引导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校课堂全面向素养培育转型,建立“倾听与表达、建立联系、个性化表达”温暖而安全的“一级课堂”和具有真实情境任务的“二级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使课堂没有“旁观者”,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学习。

以学校自然学科《“流动的芳草地”—自然笔记》校本课程实施,建设学习基础素养“三级课堂”---项目化学习。通过实际生活中挑战性任务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使用思维工具和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间建立联系,引发真实的学习;通过规则建立,促进课堂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课堂成为学生素养生长的地方。

教师通过素养课堂的实践和研究,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成为学习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带着设计思维改变教与学,在课堂转型过程中学会改变,成为更专业的改革者,可以从容应对未来教育的挑战。

(三)具体措施

1.建设学习素养一级和二级课堂

1)开展学习基础素养“三级课堂”的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从课堂任务特征、课堂实施特征、教师表现、学生表现四个维度帮助教师掌握学习基础素养课堂的要求。组织开展区级和校级一级和二级课堂展示交流,帮助教师直观了解素养课堂的样态。

2)依托教研(备课)组研修,将学习基础素养的要求落实到教学各个环节之中,促进每位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型。将素养课堂研究和实践作为学校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指标之一。

3)将学习基础素养课堂评价标准作为教师评课依据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项目,通过多元评价,促进每位教师不断改进教学。

4)制定学校学习基础素养课堂达成目标计划(详见“课程与教学”),按照计划逐年推进,不断提升学校一级和二级课堂的覆盖率。

5)开展学习基础素养课堂的课题研究,撰写典型案例,推广经验,以点带面。

6)以评价、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了解素养课堂推进情况,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不断推进工作。

2.建设学习基础素养三级课堂---项目化学习

(流动的芳草地--自然笔记校本课程)

1)以项目化学习方式开展课程设计,构建低、中、高三个年段系列课程,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分年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低年段注重探究过程的体验,中年段注重探究方法的学习,高年段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

n  低年段学生通过根、茎、叶等植物各部分的探究,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经历一些基础的探究方法。

n  中年段经历植物的探究过程,学习基础的探究方法。

n  高年段通过自主探究植物生长的生长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2)以自然界真实情境问题作为项目化学习的挑战问题,以自然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找到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契合点,开展项目学习。

3)组建学校项目化学习研究团队,在项目化学习实施过程中,提升教师的跨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将项目化学习方式迁移至本学科教学中之中。

4)密切与社区和家长的联系,共同参与到学生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通过多元的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项目化学习实践之后,总结经验,形成“流动的芳草地”自然笔记项目化学习课程,同时能够形成学生基础性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多元评价体系。

四.系统优化项目

A.德育与文化

学生德育发展目标:家国情怀、雅言雅行、阳光开朗、和合发展

(一)德育工作的基本目标: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顶层设计,逐步探索建立学校特色德育。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使学生健康成长,做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 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1.探索学校“五育并举”工作,梳理学校德育工作,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形成学校特色德育工作模式。建设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四史教育”课程、“学校综合活动课程”课程,形成课程实施方案,修改完善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场馆实践”课程、少先队“仪式教育”课程和“兰文化”课程,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2.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引导教师善待“特殊学生”,用学生感兴趣的事“复制迁移”到缺乏信心的学习任务。通过德育“特色教师”建设,提升教师育德能力。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建设学校分年级心理课程,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全面落实全员导师制,让每一位教育者都成为心育教师,提高教师对心理偏差学生的发现和干预能力。

4.加强德育科研工作,通过德育课题研究,逐步实现德育管理由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5.开展道法学科的教学研究,完成道法学科教学手册的研制。

6.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教育,制定视力保护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有效预防近视,降低近视发病率。

7.强化家校协同育人,发挥学校指导作用,研究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举措。形成学校分年段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建设和谐家校关系。

(四)五年分目标

第一阶段(2021.1—2021.12):

1. 梳理学校“传统文化”德育课程,调整分年段的目标和内容,完成课程教学设计,凸显学校育人目标。

2. 整合升旗仪式和班会课,开展“四史教育”,将“四史教育”与低年级“雏鹰争章”相融合,形成学校争章活动课程方案。

3. 完成低年级主题综合活动实施方案和课程教学设计。

4.形成一个区级德育课题,在低年级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小课题研究。

5.完成学校劳动教育分年级教育目标和基本内容的设计,完成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框架。

6.制定近视防控教育相关工作措施,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实现学校近视率不上升。

7.各年级完成道德与法治学科重点单元教学手册研制(单元作业)

8.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分年级目标和内容。

9.完成一年级“情绪的彩虹”心理课程。

第二阶段(2022.1—2022.12)

1. 修改完善学校“兰文化”和“场馆实践”德育课程,细化分年段的目标和内容,修改课程教学设计。

2. 根据学校劳动课程实施框架,完成劳动课程教学设计与评价。

3.完成中高年级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开展相关小课题研究。

4.培养骨干班主任,有1—2位班主任在区级层面获奖。

5.德育区级课题结题并获奖。

6.完成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手册制定(单元作业)

7.完善预防近视相关制度和措施,学校近视率有下降。

8.各年级完成2--3门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设计,完成视频制作。

9.完成二年级“遇见最好的自己”心理课程

第三阶段(2023.1—2023.12)

1. 修改完善学校“仪式教育”和“行为规范”德育课程,细化分年段的目标和内容,修改课程教学设计。

2.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课题研究,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3.继续完成2--3门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设计,完成视频制作。

4.制定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考查方案,提升学科实施的实效性。

5.完成三年级心理健康课程“沟通无极限”

第四阶段(2024.1—2024.12)

1.修改完善学校“红色文化”德育课程,细化分年段的目标和内容,修改课程教学设计。梳理学校“五育并举”德育特色课程。

2.各年级完成2--3门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设计,完成视频制作。

3.完善开展青少年近视措施,力争实现近视率控制在40%以下。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的课题研究,提升工作实效。

5.修改完善四年级“注意力训练”和五年级“青春密码”心理健康课程,提高课程实效。

第五阶段(2025.1—2025.12)

1. 形成学校完善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 学生近视率控制在38%以下,体质健康水平保持在98%以上合格。

3. 学校,社会和家庭建立良好的关系,教育形成合力。

B.课程与教学

学生学习素养培养目标:倾听与表达、思考与质疑、合作与分享

(一)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目标

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徐汇区关于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为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南,通过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任务。

建立学校全学科全年段全学年“学科教学手册”,开展学习基础素养课堂实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

完善学校校本课程,凸显学校科技和体育特色。探索跨学科综合主题活动课程,开展学生深度学习研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课程与教学的主要任务

1.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为指导,完善学校课程规划,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制定学校全学科全年段全学年“学科教学手册”,落实“核心素养”和“五育并举”任务。

3.加强教学实践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开展研究式、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推进“学习基础素养”课堂建设。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4. 加强作业管理、科学指导,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制定各学科学生作业(长周期作业)设计和实施方案,促使各学科作业更加规范、优化,体现实践性和科学性,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形成。开展单元为单位的分层作业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5.加强教育评价的研究,细化各学科评价指标,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学生“数字画像”评价体系,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促进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6.充实和完善“流动的芳草地—自然笔记”科技环保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7.提升教研组(备课组)研修质量。借助市、区、校各类实施项目和课程,着力加强各学科教研组建设,建设学校品牌教研组(备课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8.继续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人文素养。

9.加强体育工作,完善学校足球校本课程,培养学生足球兴趣和基本技能。探索“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开设7种以上运动项目,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丰富体育社团,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增加校内体育活动时间,探索体育回家作业和寒暑假每天锻炼一小时机制。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阳光开朗的精神,凸显学校体育特色。

10.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探索“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丰富艺术课程,开设 5种以上艺术项目,帮助学生掌握1-项艺术特长;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利用艺术场馆资源,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凸显学校“清雅”之办学品质。

(三)五年分目标

第一阶段(2021.1-2021.12)

1.各学科完成“学科教学手册”—“课程纲要”初稿。

2.推进“学习基础素养”课堂,争取“一级课堂”100%全覆盖。

3.形成学校各学科作业设计和实施方案初稿,完成单元视角下各学科校本作业设计。

4.“流动的芳草地—自然笔记”课程形成初步课程方案。

5.各学科各年级形成1-2门跨学科综合主题活动课程。

6.各学科细化学生学业评价指标内容和标准

7.开展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形成学校工作方案初稿。

8.建立体育足球和艺术口琴技能评价方案。建立体育回家作业制和寒暑假每天锻炼一小时机制。

第二阶段(2022.1-2022.12)

1.形成学校全学科全年段全学年“学科教学手册”。

2.全校50%教师达到“二级课堂”水平。

3.完成各学科学生作业(长周期作业)设计实施方案,初步建立校本练习资源库。

4.学校50%以上教研组备课组通过展示研修过程和特色成为校优秀教研组。

5.完成“流动的芳草地—自然笔记”课程建设。

6各学科各年级形成2-3个跨学科综合主题活动课程的特色校本课程。

7.完成信息化学生评价--“数字画像”平台建设,开展评价实施。

8.完成学校各年级“经典诵读”内容的选编,实施每天五分钟“经典诵读”。

9.建立体育和艺术技能培养方案,建立学校常态化全员艺术展演机制。

第三阶段(2023.1-2023.12)

1. 争取学校80%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 “二级课堂”水平。

2. 根据各学科学生作业(长周期作业)设计实施方案,完善校本练习资源库。

3. 学校70%以上教研组备课组通过展示研修过程和特色成为校优秀教研组。

4. 完善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完成课程教学设计。

5. 完善信息化学生评价平台,提高“数字画像”评价的精准性。

6.建立体育和艺术1-2项技能评价方案。制定艺术场馆活动方案。

7.各学科在综合实践活动基础上,每学期开展一个项目化学习研究。

第四阶段(2024.1-2024.12)

1. 全体教师90%达到“二级课堂”水平。

2.学校90%以上教研组备课组通过展示研修过程和特色成为校优秀教研组。

3.各年级各学科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撰写案例,制作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视频,开展交流。

4.五年级学生经过评价,掌握了1--2项的体育和艺术技能。依据评价结果,完善体育和艺术技能的培养和评价方案。

第五阶段(2025.1-2025.12)

1. 全体教师达到“二级课堂”水平。

2. 50%的教师掌握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和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

3.学校所有备课组形成自己的研修特色,研修活动有质量。

4形成完善的学校各学科教学手册。

C.师资与队伍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好学、善思、合作、创新

(一)师资与队伍的基本目标:

   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长效机制,完善1-5年青年教师培训规划,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和骨干教师和特色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各层面的培养,使更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通过校本研修和“十四五”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思想理论素养。通过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帮助教师适应时代要求,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研究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前瞻、教学技术精湛、结构更为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师资队伍。

(二)师资与队伍的主要任务:

1.依托“十四五”培训和教师个人五年规划的制定,促进各层级教师的专业发展。

2.加强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提升教师政治觉悟,树立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目标。重视开展师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3.依托“学科教学手册”制定,提升教研组(备课组)研修质量,加强教师团队协作,开展教研组(备课组)研修展示,分享团队合作的力量。

4.加强对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提升突破瓶颈、克服困难、开拓创新的能力。

5.加强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心理学,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培训,提升教育的针对性。

6.加强对五年期内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课程规划,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三)五年分目标:

第一阶段(2021.1—2021.12):

1.  制定“十四五”教师培训规划,开展信息技术、学生评价以及作业命题为主题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

2.  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规划。

3.  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区“三奖”有获奖,局级骨干教师1~2名,区级教育教学评比有1~2人获奖、区级各类优秀奖有入选。

4.  组建教师科研团队,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区级课题1-2个,校级课题5个以上。

5.  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6.  开展管理干部“破解难题,提升工作实效”为主题的学习和实践。

第二阶段(2022.1—2022.12):

1. 开展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指导、综合活动设计为主题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

2. 修改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方案

3. 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目标达成第一年进行评估。

4. 开展“三兰杯”教师教学评比和班主任基本功评比

5. 教师专业发展成果:1-2名小高教师

第三阶段(2023.1-2023.12)

1. 开展师德素养、信息技术、探究型学习为主题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

2. 细化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指标

3.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目标达成第二年进行评估。

4.开展特色优秀教研组展示

5.教师专业发展成果:1-2名小高教师,中高教师1名。

第四阶段(2024.1-2024.12)

1. 开展信息技术、跨学科能力为主题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

2. 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目标达成第三年进行评估。

3. 开展优秀班主任和教师风采展示

4.教师专业发展成果:1-2名小高教师,中高教师1名。

第五阶段(2025.1-2025.12)

1.开展师德素养、信息技术、项目化学习为主题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

2.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目标达成第四年进行评估。

3. 开展田林三小特色教师“十佳”评选活动。

4.教师专业发展成果:1-2名小高教师,中高教师1名。

五.保障措施和制度

(一)加强党的领导

工作目标:

坚持党组织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五育并举”。充分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为目标,统一认识,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齐心协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义务教育一系列改革任务,推动学校新发展。

工作措施:

1.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贯彻落实。完善党对学校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推动党的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2.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目标,制定学校“三全”育人机制,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3.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完善学校师德规范,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树立先进典型,不断提升教师师德水平。

4.推进民主管理,确保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作用,努力营造学校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

5.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理论武装,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引导广大教师树立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思想觉悟。

6.坚持民主集中制,贯彻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内活动和党的组织生活质量,建立学校人才培养梯队。

7.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四史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8.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安定和谐。完善学校各项安全制度、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关注师生心理健康,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二)强化组织保障

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执行的年度推进计划,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年度自评,每一年相关责任人要总结规划的实施情况,将自评情况向全体教职工公布,听取和采纳其对执行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规划,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每位教职工根据学校五年规划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每年对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学校对专业发展有成绩,教育教学有成效的教职工予以表彰和进行绩效奖励。

(三)优化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认真做好教育经费的预算,不断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保障学校重点项目,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努力开源节流,建设节约型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以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

2.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方案和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3.技术资源:不断开发和引入信息技术资源和设施设备,建设学校信息技术智慧教室和信息技术平台,运用大数据建模分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四)改进服务保障

1.加强后勤人员业务学习培训,关注工作细节,提升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努力做到:管理制度完善、服务网络顺畅;管理职责明确、服务规范到位;管理质量上乘、服务品质提升。使总务后勤服务为学校中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加强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安全文明校园建设,完善学校各类安全应急预案,提升学校应急处置水平,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卫措施,规范门岗管理制度和业务水平,确保学校安全措施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学校网络安全工作。

3.完善设施,配置到位。努力做到:配置合理、调配充分、管理到位、检修及时、有求必应,重点做好信息化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4.财务管理工作规范中优化,做好预算,提升预算执行力;资产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提高管理效能。经费使用符合规定、采购程序按规操作、帐物相符登记造册。

5.推进完善校园基础建设,绿化布局错落有致、人文景观别具一格、楼道墙面新型别致。将环保节约、绿色科普有机结合,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品位。

6.安全健康,提供保障。落实安全健康机制、强化操作流程管理、严把物品进货渠道、保证场所环境整洁、健全台帐记录程序,为师生创设安全健康的工作、学习环境。

                                                       2021.9

 



我说两句】【查看评论】【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