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版首页 > 健康安全 > 健康园地

世界无烟日 | 青少年需警惕“电子烟”!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3-06-02

2023年5月31日是第36个世界无烟日,本次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共建共享健康城市”。


blob.png

电子烟广告宣传的“无害、无毒”,加上其时尚、炫酷的造型与多种独特诱人的香味,同时能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因此很多青少年会主动尝试电子烟。多项研究表明,电子烟可能让原本不吸烟的青少年最终成为传统卷烟的消费者[1-3]。

电子烟的起源


1963

最早的电子烟可追溯到1963年,赫伯特·A·吉尔伯研发了一种无烟非香烟装置,这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即通过加热尼古丁溶液,并产生蒸汽气体,但在当时并没有投放市场。

2003

电子烟真正进入历史发展快车道是在2003年,药剂师韩力发明了第一个基于尼古丁的电子烟产品,次年,韩力在国际上首次将这种设备量产化,并将电子烟作为传统卷烟的替代品大面积推广开来。


电子烟主要由储液区(储蓄烟液部分)、雾化区(蒸发溶液部分)和控制区(电池及电路)组成。烟液通常由丙二醇和/或植物甘油、水和香料(如烟草、薄荷、水果、咖啡、巧克力)等组成。烟液可能含有不同浓度的尼古丁(0-36mg/ml)。



电子烟的危害


电子烟的烟液中含有高浓度的丙二醇,丙二醇在高温下,可氧化形成甲醛和乙醛等有毒羰基化合物。甲醛具有极强的致癌性,乙醛对身体会造成急慢性毒性,也存在一定的致畸风险。相关研究表明,随着烟液温度的升高,甲醛、乙醛等羰基化合物浓度存在同步升高的风险。

同普通烟草一样,电子烟的烟液中也存在烟草特有的亚硝胺与尼古丁。部分亚硝胺成分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证的Ⅰ类致癌物,具有强致癌性,可诱发肝脏、肺等多个人体器官肿瘤的产生;而尼古丁容易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大脑功能,使其学习能力下降,控制冲动能力降低,造成终身不可逆的损害。

即使吸食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电子烟中的“香味”也能刺激肺上皮细胞和角化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从而对心血管系统健康造成不良影响[4]。一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电子烟使用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1.27倍[5]。

电子烟的气溶胶中也含有有毒物质,如锡、铜、镍、砷、铜等重金属,长期累积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危害。此外,气溶胶中的有害成分还具有细胞毒性,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肺部健康受损,并且诱发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相关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烟同样也存在二手烟的问题。在电子烟产生的二手气溶胶中,存在一些重金属物质与有害成分,长期处于电子二手烟环境中,也会危害身体健康。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了二手电子烟确实会增加年轻人患支气管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同时该研究为今后限制家庭和公共场所的二手电子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全球流行现状

电子烟正在培养新一代的尼古丁成瘾者。值得庆幸的是,许多国家正在对这一现象保持警惕,澳大利亚、夏威夷等地陆续出台了电子烟的限制令,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电子烟”运动。我国在去年也施行了新的《电子烟》国标法,有效的规范了电子烟的生产与销售。

图片

“电子烟”也是烟。面对各种极具迷惑性的电子烟宣传,大家应保持警惕之心,切莫“一失足成千古恨”!

图片

参考文献:

[1] Soneji S, Barrington-Trimis JL, Wills TA,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Initial Use of e-Cigarettes and Subsequent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Pediatr. 2017 Aug 1;171(8):788-797.

[2] Zhong J, Cao S, Gong W, eat al. Electronic Cigarettes Use and Intention to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Never-Smoki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 Meta-Analysi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6 May 3;13(5):465.

[3] Primack BA, Soneji S, Stoolmiller M, et al. Progression to Traditional Cigarette Smoking After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mong US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JAMA Pediatr. 2015 Nov;169(11):1018-23.

[4] Cervellati F, Muresan XM, Sticozzi C, et al. Comparative effects between electronic and cigarette smoke in human keratinocytes and epithelial lung cells. Toxicol In Vitro. 2014 Aug;28(5):999-1005.

[5] Yatsuya H, Folsom AR; ARIC Investigators. Risk of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users of smokeless tobacco in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RIC) study. Am J Epidemiol. 2010 Sep 1;172(5):600-5.




我说两句】【查看评论】【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