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版首页 > 德育少先队 > 主题教育

入学儿童并非“白纸

作者(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5-05-10

在经验交流会上,有位领导在发言中说到:“刚入学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纸上将留下什么,对孩子的终身学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每一个来上学的孩子都来自一个家庭,有一个社会关系网络,自孩子的祖辈、父辈等长辈及亲戚朋友构成一个人际交际的体系,孩子在这一个人际交际网中耳濡目染生活了六、七年,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生活感受,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自己的愿望,你能视而不见说是“一张白纸”吗?来上学的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已受到三年幼儿教育(有的甚至四、五年),会背儿歌,会讲故事,会唱会跳,还会交际,有自己的伙伴群,你能删除孩子这些拥有的东西,而后再说是“一张白纸”吗?显然不能。

把刚入学的孩子当作“一张白纸”,其实是在扼杀孩子的个性。是把各式各样的不同孩子看做是同一个孩子,有着一样的性格和爱好,一样的思想和情感;看作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有着相同的阅历,相同的智力和相同的非智力因素;看作是在同一起跑线上,有着同一目标和同一速度在作匀速奔跑的人。这样的学生观,势必造成“一刀切”的教学,势必用同一模式去打造所有的学生,势必造成学生的厌学和逃学。

学生是千差万别,早在古代社会,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孔子指出他学生的选择性:子路果敢决断,子贡通情达理,冉求多才多艺;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孔子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发扬光大。

面对着刚入学的孩子,不要急着在头脑中树立“白纸”的形象,或者急着把孩子当成一个空空的容器,急着在“白纸”上构图沫色,急着在容器里添塞。教师需要在施教之前,了解一下,每一个孩子来自一个怎样的家庭?孩子们带来了什么?他们目前的理解程度、心境、情绪善如何?他们是否已准备好适应学校的生活?正所谓“教育孩子从了解孩子开始”。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特点、性向、兴趣爱好、需要、天赋等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教育对孩子来说应该是如鱼得水般的欢快。

把学生当作一颗颗不同的种子吧,它要发芽,它需要细心呵斥,要有适宜的阳光、水分和土壤。如果它是一棵花,那么就为它遮风挡雨,让它在开花的季节开出娇美的花;如果它是一颗草,那么就给它立足之地,让它用一身绿去装扮大地;如果它是一棵树,它要长成参天大树,就给它舒展的空间,给它困难历练的机会。这才是教育智慧最灿烂的闪现!

 


我说两句】【查看评论】【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