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提高个人专业素养的主阵地。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研组建设的新内涵、新思路,激发内部活力,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学科发展观为统揽,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动力,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优化教研组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建设方向
1.建设学习型教研组,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用智慧和知识装备每一位教师。
2.建设合作型教研组,发挥教师之间的优势,博采众长,在各类活动中体现教研组的集体力量和合作精神。
3.建设梯度型教研组,结合教研组教师之间自身的差异,建设以骨干教师为龙头,青年教师为支柱、新老互动的教研组。
4.建设研究型教研组,引导教研组广大教师及对新课程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商讨新策略,并及时有效地、有针对性地研究与解决。
三.明确任务,切实发挥教研组功能
1、强化学习、反思,加强总结交流。
要认真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借鉴校内外名师的成功经验。既要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又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和策略;既要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与成果,以交流共享、发扬光大;又要勇于反思自身的问题与不足,认真分析,寻求解决办法。要积极参加区教研科研中心组织的培训、教学研究和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2、定期组织组内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研组要按照计划,积极组织组内的教研活动,学校教导处要进行具体指导和参与。教研活动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持人。主题式教研活动至少间周一次,其他形式的教学研究可随时随地进行。
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课标与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资源,研究课堂教学,研究试题,研究教学手段,研究学生的成长与评价等。
教研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有集体备课研讨、教育教学典型案例评析、听评研究课、跟踪式听评课、教育教学问题专题研讨、教学经验与教学资源交流、教育教学方法策略征询、说课论课等方式。要及时把握教改的动态,注重教育教学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方式转变、学生评价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3、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
教研组要围绕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要把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作为研究的重点。精心设计教案学案,优化课堂结构,不断探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的课堂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效率;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将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课题,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反复实践,不断改善,直至有效地解决问题。
4、教学研究要走课题化的道路。
将教学问题转化为课题加以研究,问题解决的时限要明确,方案要优化,人力、物力要集中。教研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优势,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围绕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这一重点,自主确定一个校级或区级课题,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及时总结,不断反思,使教学存在的问题得以彻底、快速地解决;要注意选取价值大、切入易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不断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重视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的研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心要向学生学习方面转移,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接受能力、发展需要、心理特点、思想动态、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等,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6、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研组要通过转变教学方式、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加大练习题研究力度、拓宽学生成长平台、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完善学生评价等途径,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强化管理,不断加快教研组发展
1、 加强并不断完善教研组的组织建设。
学校成立了七个教研组。即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体育教研组、综合教研组(成员为音乐、美术、自然教师)和跨学科的拓展课程教研组。
教研组集体活动时在三楼会议室,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教研组间周活动一次,综合教研组和拓展课程教研组每月一次。
教研组长要组织好教研组的活动,负责教研组各项工作的计划与落实,关心教师的思想、学习、工作和身体健康,协助学校安排好教师的教学工作。
2.加强教研组组长队伍的建设。
教研组长是学科教学的骨干和教学改革的带头人,学校应选拔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作风正派、业务过硬、善于管理、勇于开拓的教学骨干担任教研组长,要注重培养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学校要重视对教研组长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努力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
学校绩效工资方案中在组长岗位津贴等方面予以倾斜,逐步提高教研组长津贴,在外出学习考察中予以优先,调动教研组长的积极性。
学校每学年对教研组长进行考核,对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教研组长要予以表彰;对工作不负责任,任务完成不好,不能胜任该项工作的教研组长要及时调整。
3.加强对教研组的领导。
为确保教研组工作的扎实开展,学校主要负责人和中层干部要具体负责指导教学研究,学校党政领导和中层定期定点参加教研组的活动。教研组自主安排本组内学习与教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提前一周告知教导处备案,由教导处通知教师参加学习与活动,并安排校级分管与中层分管人员参加教研组活动。
四、完善评价,促进教师群体成长
为确保教研组工作的开展落实,学校每学年将对教研组综合评价考核,主要从组长带头、队伍发展、制度执行、活动开展、组风建设、任务完成、培训学习、工作成效(包括教育教学质量、各级各类参赛获奖、课题研究、学生辅导等)、工作特色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
对评选出的优秀教研组长及其成员进行适当奖励,并向上推荐参评。
五.建立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促进教研活动提升
学校建立经费保障和激励机制,激励各教研组务实求真、开拓创新,推广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和教研文化,促进教研文化提升。
学校给予教研组工作必要的资金投入,按人均50元下拨,改善教研组活动的条件。学校每学年做好充分预算,保证教研组购买图书资料、外出参观学习,以及有关教研活动、竞赛活动的开支。每个教研组集体配订2种以上学科专业报纸或杂志,并配备必需的工具书、参考资料、信息技术器材等,供教研组保管和使用。实验材料费严格执行有关规定,用好用到位。
学校在考评基础上,每学期评选出若干优秀教研组,并对教研组、教研组长进行奖励。
奖励标准:优秀教研组按组内人数给予每人50元的奖励,教研组长奖励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