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1日修订后的
《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施行
公共屋檐下全面禁烟一年
上海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市卫生计生委昨天披露
本市室内全面禁烟的
支持率达99%以上
上海各类场所吸烟发生率显著下降,
由实施前的25.1%下降为16.3%。
《条例》施行一年来,
“天花板”下的吸烟真的少了,
但公共场所还是会遇到
各式各样的吸烟行为,
▼▼
“商场内的确没再看见吸烟现象,不过外面的露天广场、车站上因不受《条例》约束,吸烟者不减反增。”
“郊区小饭店里,依然是吸烟'重灾区'。”
“餐厅大堂禁烟实行得不错,但亲戚吃饭、商务聚会,常常安排在包厢内,包厢内吸烟相当隐蔽,服务员一般不会主动前来劝阻。”
市卫生计生委健康促进处处长唐琼说,自去年起,全新“控烟三步法”在公众中普及。
第一步主动劝阻,遇到违反条例、在禁烟区域抽烟的人群,市民首先应主动上前劝阻;
第二步要求场所经营管理者制止,如果主动劝阻无效,市民可找到场所经营者,后者有义务制止违法吸烟者;
第三步,如果劝诫没有作用,市民可拨打12345举报。
电子烟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WTO)目前将电子烟定义为一种未经证实的尼古丁替代疗法,目前尚未获得科学证据证明这种产品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过,与传统尼古丁替代类药物相比,电子烟中的尼古丁是汽化后经肺部吸收入血,进而作用于大脑,作用更为迅速,更符合尼古丁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吸烟者更容易获得同吸烟类似的满足感。 部分国家已将电子烟纳入药品管理范畴。所谓“是药三分毒”,使用电子烟的人同样会遇到各种不良反应,最为常见的是咽喉刺激、口干和口腔刺激,此外还有头晕、恶心、头痛等。口腔和咽喉部刺激可能与烟碱中的乙二醇有关,而头晕、恶心、头痛可能与尼古丁的过度使用有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周剑平呼吁,目前本市的电子烟体验馆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有关部门应该对其营业资质、电子烟来源、用户准入资格(如年龄等)、消防安全等进行明确定义和规范,以免电子烟市场加速发展导致鱼龙混杂,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电子烟没有被纳入禁烟范畴?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说,现在电子烟还没有在禁烟场所被禁,下一阶段,经过评估及推广,电子烟也将逐步纳入禁烟范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