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版首页 > 健康安全 > 健康园地

11月下-会伪装的“杀手”——支原体感染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9-11-19

什么是支原体?

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微生物,广泛存在于人体、动物体内,大多数不致病。但对人有致病性的支原体主要为MP(肺炎支原体)


MP(肺炎支原体)

简介: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的微生物。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易发年龄:5-18岁

易发部位:肺部

发病特征:与一般呼吸道感染症状相似,都会出现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症状。

临床表现


潜伏期

约2~3周

临床表现

持续发热、厌食、咳嗽重、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症状。偶尔恶心、呕吐、短暂的斑丘疹。



病程

自然病程自数日至2~4周,多数在8~12日退热,恢复期需1~2周。偶可见复发。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式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与一般肺炎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

(1)一般治疗:

①对患儿或有密切接触史的小儿,尽可能做到呼吸道隔离,以防止再感染和交叉感染。

②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供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及足够的液体。保持口腔卫生及呼吸道通畅。

(2)对症治疗:主要为祛痰和平喘

(3)抗生素的应用

(4)肾上腺皮质激素

(5)肺外并发症的治疗

 

  1. 支原体肺炎支气管炎特别反复,不对症不会退烧,还要注意这期间不要再次着凉感冒。发病期间注意物理降温

  2. 反复高烧、咳嗽,有可能就是支原体感染了,一定要及时应对,不可耽搁,防止转变为肺炎。

  3. 饮食上可给患儿添加清肺火的食物(如梨汁、荸荠汁等)

 

学校预防:

(1)学校第一时间启动传染病防控措施,防止病情蔓延,并根据疾控部门的建议,采取不同等级的处置措施。

(2)班级观察:发病患儿症状恢复情况及密切接触者的发病情况。

(3)其他措施: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如出现确诊病例,则及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

 

家庭预防:

(1)勤使用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2)营养合理,多喝水,并适量地锻炼身体。

(3)保持环境清洁,住所经常通风换气。

(4)患病及时就医,尽早治疗效果好、康复快。确诊后,家长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并根据医嘱在家养病。

(5)在康复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学校的规定观察一定天数后再返校。


温馨提示:小儿支原体感染大多预后良好,虽病程有时较长,但终可完全恢复。


 


\\

我说两句】【查看评论】【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