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登记号 |
|
|
申报号 |
|
批准日期 |
|
专业组编号 |
|
徐 汇 区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 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申请人 曹燕临 联系电话 64362893-806
申请人单位 徐汇区田林三小 联系电话 64362893-806
单位地址 田林11村59号 邮政编码 200233
申请日期 2004年5月
徐汇区教育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不超过25字) | |||||||||||||||
研究领域 |
B |
A职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学前教育 D特殊教育 | |||||||||||||
学科分类 |
K |
A教育发展战略 B教育基础理论 C教育心理 D教育史 E比较教育 F教育管理 G德育 H美育 J体育 K综合 L其他 | |||||||||||||
研究类型 |
D |
A基础理论 B应用研究 C应用理论研究 D开发研究 E综合研究 | |||||||||||||
姓名 |
曹燕临 |
性别 |
女 |
年龄 |
53 |
职称 |
小学高级 | ||||||||
工作单位 |
徐汇区田林三小 |
所属学校 |
田林三小 |
职务 |
校长 | ||||||||||
课题组主要成员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工作单位 |
研究专长 |
分工 | ||||||||
庞 韧 |
女 |
39 |
小高 |
田林三小 |
语文教学 |
组织联络 | |||||||||
秦 恽 |
女 |
32 |
小一 |
田林三小 |
德育教育 |
德育创新 教育活动 | |||||||||
崔 莹 |
女 |
30 |
小高 |
田林三小 |
科技教育 |
科技特色活动 | |||||||||
杨小燕 |
女 |
49 |
小高 |
田林三小 |
科技教育 |
科技特色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
著作者 |
成果形式 |
发表刊物 或出版单位 |
发表出版 的时间 |
推广《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成果的实践与认识 |
曹燕临 胡春红 |
研究报告 |
徐汇区教育局 |
2000、12 |
“三位一体”的学校体育 实践初探 |
陈杰敏 |
研究报告 |
徐汇区教育局 |
1999、5 |
《水轮》 |
赵庆华 |
教 案 |
徐汇区教育局中小学科技教育课题研究组 |
1999、9 |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科技活动模式 |
崔莹 |
研究报告 |
《中小幼现代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和研究》徐汇区教育局 |
2003、10 |
“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 |
崔莹 |
活动方案 |
《现代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徐汇区教育局 |
2003、10 |
“流动的芳草地”——环保公益广告制作系列科普活动 |
曹燕临 崔莹 乔德琳 |
活动方案 |
《现代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徐汇区教育局 |
2003、10 |
三、课题组成员正在担任的其他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 |
课题类型 |
实施时间 |
批准单位 |
资助金额(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理论依据
(本项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附主要的参考文献。) 当前,世界各国小学教育改革风起云涌,改进科学教育已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认为,“美国的未来越来越取决于能否向全体美国儿童提供有质量并具有本国特色的科学教育”,并对小学科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要;韩国把培养儿童的科学研究能力作为基本措施来抓,制定了有关科技教育法规;英国在教育改革中采取了鲜明的科技取向策略,要求通过学校课程来强化小学科学教育……等等。国外发达国家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和采取的有效措施,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科学教育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小学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组成部分。 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中国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扎实,而国外先进的教育考虑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力,是离开了老师也能够学习、思考的能力,而我们的科技教育还不能完全使学生有效地产生问题,进入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要有效的解决学生的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创造地学习。 要培养创造性的知识人才,要让学生习惯自主地研究、解决问题,只有从小学开始抓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我校总结了几年来开展科技普及活动的经验,认为依托小学科技教育,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主动体验,探索发现,强调发现并获得知识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很有促进作用。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各种科技活动方案的积累,形成一套富有本校科技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田三科技活动的系列化;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进一步进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养成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
五、研究方案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一、 研究目标 我们认为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教育是科学研究能力基础性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乃至以后的工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通过活动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此,我们围绕学校“生物和环保”的科技特色,组织教师编写与之相关的科技活动方案,开发富有本校科技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田三科技活动的系列化;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 二、 研究内容 本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小学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展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性培养的实践和探索。具体的内容为以下两大方面: (一)编写校本课程(以“生物和环保”的科技活动方案为主) 1、教师查找和收集国内外有关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资料及优秀的科技活动方案。 2、邀请专家指导教师撰写科技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学生活动、老师活动、活动评价等)。 3、整理和修改教师的科技活动方案,完成田林三小的科技活动校本课程。 (二)试验校本课程(在兴趣课、双休日中展开活动) 1、完成各项校本课程学生活动资料的积累、整理 2、完成各项校本课程实践活动后的总结和案例分析 三、研究方法 1、主要通过我校科技活动方案的编写、整理和实施,整合已实践的科技活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继续设计新的科技活动方案,形成田三科技活动的系列化。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开展对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性培养的实践和探索,提炼经验,形成我校以科技活动带动科技教育的特色。 四、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大阶段: (一)成立“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课程开发与研究”课题组,收集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理论资料,分析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学校科技教育的实际情况,形成本课题的实施计划。 (二)课题分两个层面展开: 1、编写科技活动的校本课程 (1)收集“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基础性培养”的资料。 (2)邀请专家给教师做“如何写科技活动方案”的讲座,学习学校科技教师已写的优秀科技活动方案。 (3)组织教师编写“生物和环保”的科技活动方案。 (4)整理、完成田三科技活动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2、实施校本课程 (1)“流动的芳草地 ”——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的校本课程 (2)“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系列科普活动的校本课程 (3)植物克隆系列科普活动的校本课程 (4)寻找身边的科学家故事系列科普活动的校本课程 (5)“细菌与疾病”系列科普活动的校本课程 (6)探索小动物生长过程的科普活动的校本课程 (7)“和你交朋友”——濒危动物系列科普活动的校本课程 (8)“流动的芳草地”——东西部手拉手科普活动的校本课程 (9)“我能为后代留下什么”——节能行动系列科普活动的校本课程 (10)“关于××的环保调查报告”系列科普活动的校本课程 (11)“认识一种植物,研究一种植物”科普活动的校本课程 (三)总结田三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实践和研究 1、总结田三科技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提炼科技活动实施和评价的方法,通过科技活动系列化可持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策略思想,形成我校以科技活动带动科技教育的特色。 2、总结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经验,提炼方法。 3、择时通过学校科技活动汇编及学生活动论文、研究报告的观摩和展示,全面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报告。 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特色创新之处 抓住学校以科技特色活动的开展带动科技教育为主线,从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为抓手,通过教师有步骤、有重点、可持续地组织学生开展生物、环保的科技探究活动进行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基础性培养的实践探索,强化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教育,从而整合学校的科技活动,并坚持可持续开发,形成田三科技特色活动的系列化,提炼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 |
六、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包括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研究的外部条件、课题组人员结构、研究经费、设备等) 一、现有的研究基础与外部条件 1、本校已有的科技教育成果:被授予徐汇区科技教育实验校、科技特色学校、绿色学校、上海市“生物和环境”先进校;科研课题“推广《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成果的实践”荣获徐汇区第五届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二等奖;《小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与认识》被列为区重点研究课题,即将结题;进行了“田林三小节水大行动”、“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系列科普活动、“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参与各项科技竞赛都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全国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市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区级一等奖14项。 2、本校开展“生物和环保”科技活动的特点初具规模:我们定期开展的“生物和环保”主题系列科技活动,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并且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化的活动模式,实现学生、家长、社区居民人人参与,动手动脑。其中,“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的科技活动方案荣获上海市“生物和环境”优秀实践活动二等奖,“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的科技活动荣获上海市“壳牌”美境活动方案设计和实施2项一等奖以及全国创新大赛优秀实践活动二等奖。 3、“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化的科技活动模式,为学校开发科技活动校本课程提供了社会实践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广阔的活动领域。我校与社区14家单位和居委结为联谊单位;我们聘请社区科学家余家璜、俞渊、张映璜教授为常年科技指导教师、校外辅导员,使我校的科技教育颇具特色并取得成效。 二、课题组人员结构 为使全员参与得到落实,本课题组由校长亲自挂帅,由教学教导和科技总指导负责校本课程的编制和实施,校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参与设计科技活动方案。 三、研究经费、设备等 从现有的资金中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并给予课题组以专款专用。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如:校图书室、电脑房、多媒体设施等。 |
七、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阶段、最终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形式) 一、 主要研究阶段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分三大阶段两个层面展开。 第一阶段:2003、11 — 2004、2 成立“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课题组,收集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情报资料;学习撰写科技活动方案,形成本课题实施的计划。 第二阶段:2004、3— 2005、6 1、 编写、完成田林三小科技活动的校本课程 2、 实施校本课程,开展各项“生物和环保”的系列专题研究活动 3、 通过活动的开展,进行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三阶段:2005、9 — 2005、12 总结编写和实施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经验,完成田三科技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科技教育的特色;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养成教育”;择时进行学校校本课程的观摩与展示活动,全面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二、最终完成时间及成果形式 本课题拟于2005年12月完成,成果主要形式有: 1、培养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课程研究的主报告。 2、田三科技活动的校本课程。 3、学生科技活动中的小论文和研究报告。 4、教师探索和研究“小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养成教育”的文章。 |
八、经费预算
1、课题经费估算(包括研究所需的出差、调查、实验、资料、上机和小型会议等,分项填报) 收集资料: 1000元 印 刷: 1000元 购买资料: 4000元 小型会议: 2500元 调查实验等: 11500元 合 计: 20000元 2、 报经费资助的数额、开支项目。 申报经费资助2万元。其中资料费5000元、调查实验费11500元、印刷费1000元、会议费2500元。 |
申报人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盖章) 年 月 日 |
鉴定组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盖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