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部、上海市、徐汇区关于 “双新”、“十四五”规划教学工作要求为导向,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引,以“基于课标、培育素养、打造以学为中心的素养课堂”重点项目为抓手促进优化课程管理;结合学校重点工作继续开展校本化教学研修,努力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背景分析
ü 教学与课程工作基本目标(学校发展规划2021-2025)
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徐汇区关于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为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南,通过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任务。
建立学校全学科全年段全学年“学科教学手册”研制,开展学习基础素养课堂实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
完善学校校本课程,凸显学校科技和体育特色。探索跨学科综合主题活动课程,开展学生深度学习研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ü 国家、市区下发的教学工作精神和要求
1、徐汇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2、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2022年版)
3、上海小学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
ü 相关工作实施情况
1、单元作业设计
语文、数学、英语教研(备课)组依据计划开展了“1+n”个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语文各备课组选择一个单元开展研究实践,但因12月中旬转为线上的原因,只有部分年级备课组完成了课堂教学实践或实施了单元主题综合活动(长周期作业),单元作业设计未能形成完整的文本。上学期数学各备课组通过组内自主研修、组间交流分享、组内修改完善的方式共进行了3-4个单元的作业研究并形成文本。英语学科教研组在已有的校本作业上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增添语言实际运用类型的作业,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此外,语数英学科在日常的作业中体现了分层,如设计“小挑战”、“二星三星”等作业,提升思维力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合学科结合学校活动、寒假生活开展长周期作业设计与实践。
2、素养课堂
校长室、教导处借助随堂课、大组公开课、备课组研究课的听评课管理,根据学习素养课堂评价标准对教师上课的情况进行评价,全校教师基本达到“一级课堂”水平,但大部分教师还未达到“二级课堂”标准。
项目化学习是 “三级课堂”的具体体现。上学期开学初,校长室和教导处组织相关青年教师就暑假中的项目化培训进行专题交流,每位教师结合任教学科初步制定微项目活动设计,学期中以面对面方式和每位项目组教师对其初步的项目计划提出修改建议。四年级“童年”这个项目,内容涉及语文、德育等方面,整个项目的策划和前期工作均已完成,但因疫情原因没有进行展示交流。
3、评价改革
(1)“小思”综评
上学期“小思”评价已正式启动实施,通过校内教师评价,校外家长自主申报的方式共同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进步。寒假前夕,平台根据学校建议向每位家长推送了学生发展综合报告,分别从“综合素质、个性发展、成长经历”三方面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2)体育、美育技能的评价改革
体育组针对二年级第一学期编写了足球教案,在二年级与四年级的每周足球课中适当加入了测试内容的训练。音乐组也继续在二年级口琴课上开展相应的评价研究,二年级所有学生都已完成初级第一首乐曲的吹奏,部分学生已经开始练习中级甚至高级练习曲。
三、202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目标
1、依托“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素养课堂”的主题研修加强教研(备课)组建设逐步落实2022年新课程标准。
2、借助备课组建设着力推进“一级课堂”向“二级课堂”过渡的教学实践,力争全校70%具有“二级课堂”特征。
3、基于校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的培养继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继续利用“小思综合评价”,“小足球”、“口琴”校本评价方案的研究和实践,深入推进 “五育并举”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依据“五项管理”、“双减”、“课后服务”等要求优化教学流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
四、本学期重点工作
(一)加强教研(备课)组建设
教研(备课)组教研活动正常有效开展和教师研修能力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本学期在上学期各教研(备课)组的主题研修基础上继续开展 “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素养课堂”的组内研修和组间交流,通过此研修模式落实“双减”、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Ø “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主题研修
1.继续开展“上海小学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的研修学习
语数英学科根据2022寒假下发的“指南”,在组长带领下开展研修,明确作业设计和实施的各个流程、要求,学习典型的优秀单元作业案例,结合“各学科基本要求”、“各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把握各年级教学内容与要求,继续研究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与实施方法。
2. 语数英备课组选择一个或多个单元开展作业设计
语文学科结合单元要素可选择一个单元开展作业设计;数学、英语学科选择多个单元或全册进行单元作业设计。研修中根据主题、切入点基于学生学情开展深入研究,在研修过程中需人人参与,做到合理分工,共同合作,提升备课组研修的有效性。
3. 形成 “1+n”个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语数英学科依据“指南”中的研修实施路径与参考样例进行“1+n”个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作业设计需在备课组内充分讨论、分工合作后形成初稿,再由组间交流分享,根据建议和意见调整修改,最后形成案例文本。相关案例文本统一保存在学校大组文件夹中(教研组长需进行备份),以供下一届任课教师学习和使用。
综合学科依据 “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学校主题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等开展单元综合活动设计(长周期作业),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活动。
Ø 持续打造“素养课堂”
1、借助备课组建设着力推进“一级课堂”向“二级课堂”过渡
上学期校长室、教导处借助随堂听课评价,全校教师基本已到达“一级课堂”水平。本学期依托教研(备课)组建设,着力推进“一级课堂”向“二级课堂”过渡的教学实践,力争全校70%的课堂具有“二级课堂”的特征。
开学初,每位教师依据班级学生情况选择一课时教学内容进行备课组内研究课展示(同时在教导处共享文件中填写“组内研究课安排表”,如遇时间较为集中的情况,教导处将进行合理调整)。开课前需结合“新课程标准”、“一级、二级课堂标准”的研读进行自主备课。设计中需体现学科素养和学习基础素养的培养,教学活动中须有小组合作的环节设计。执教教师上课时,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听课,课堂中需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倾听和互动,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安全、温暖课堂环境的创设。评课时将学生学习情况作为衡量是否达到“一级课堂”向“二级课堂”过渡的重要标准,评课需人人参与交流,先由执教教师阐述设计意图,其他教师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侧重交流改进的建议。学期结束前根据要求需提交听评课记录本。
2、开展“素养课堂”校内公开展示活动
本学期在备课组内素养课堂研究的基础上,阶段性开展大组、校内公开课展示,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研讨,通过观察、分析、交流、分享等形式加深对“素养课堂”理解和实践。
3、继续开展“三级课堂”---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结合校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继续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如遇上学期未能完成可调整或重新设计项目。实践中需关注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和过程性评价,最后以论坛等形式分享研究成果,以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二)继续推进“五育并举”学生学习评价改革
1、“小思”综合素质评价
本学期学校将继续借助“小思”平台,完善和丰富学生学习综合素质评价。开学初教导处将借助寒假前推送给每位家长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梳理回顾已实施的各项工作,同时将本学期要推送到家长端的学生综合素质报告框架进行呈现。通过目标导向组织各学科调整修改评价指标,增补“德育、学科学业”版块,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五育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足球、口琴技能评价
本学期继续开展体育足球和艺术口琴技能评价方案的研究和实践。体育组在形成二年级第一学期足球教案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各年级足球教案的撰写工作,同时拍摄相应评价指导视频不断完善评价内容。音乐组也将在上学期基础上不断完善二年级口琴教学科目设计,调整和实施口琴技能评价方案的内容,使其更具有操作性。
五、常规工作:
(一)进一步做实教学五环节流程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1、备课
(1)备课要求
备课模式:自研教材——集体备课――二次备课——课后反思。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需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教材(练习册)和各类参考,结合“空中课堂”、“市区优质课”等资源,开展个人对教材的研读;集体备课时,需从单元整体出发,厘清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开展学习活动设计、作业练习等研讨。此外以教研(备课)组为单位梳理各个单元渗透的学科德育,学期结束前初步形成各科学科德育实施序列。备课组集体备课后,每位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和学生特点进一步思考并作适当调整,个人二次备课时需结合“一级、二级课堂”标准设计教学活动和分层练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备课一般要有1-2周余量。
(2)流程管理
以教研(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备课的自查与互查与教导处检查相结合,教研(备课)组自查互查在开学后第三、四周;教导处检查一般有两次,一次在听完随堂、研究课后,一次在期末。检查中关注教师的二次备课,及时发扬亮点,提出不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上课
(1)上课要求
全面推进 “一级课堂”向“二级课堂”过渡,不断转变课堂教学形态。依据 “一级、二级课堂”的评价标准,以小组合作为学习方式,打造安全的、有广泛联系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科素养,学习基础素养的培养。
(2)流程管理
教导处将对教师的随堂课、研究课、公开课进行听评课管理。研究课、公开课备课组教师一起参与,课后根据学习素养评价标准对课堂情况进行反馈,发扬亮点,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措施。如果在听课中发现个别教师的上课存在问题,教导处和校长室将实行跟踪听课,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时效。本学期的组内研究课将从第三周开始。
3、作业
(1)作业要求
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要求,关注单元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避免机械,优化基础性作业设计;继续进行实践性、跨学科、长周期等作业的设计和实践,提升作业的有效性。在作业设计和布置中关注作业时间,兼顾其他学科合理布置。针对上学期线上教学和现阶段疫情,开学后作业布置需结合学生实际(心理、情绪、习惯状态),关注过渡性和“软着陆”。
(2)流程管理
教导处对学生作业进行三次常规检查和课后服务时间的抽查。常规的第一次检查在随堂课、研究课后,第二次由校长室、教导处选取一项作业内容进行全班检查,第三次以备课组自查互查方式进行。检查时将结合语数英教研组制定的批改细则,如出现批改问题需及时调整,有必要时教导处和校长室将实行跟踪检查。课后服务时间,教导处将继续随机进班,随机抽查各班作业的布置、学生完成和教师批改情况。学生每天作业继续实行“一周一报备,一天一公示”原则,确保每天学生作业统筹布置,科学合理。如在抽查中发现问题,将借助问卷,访谈等方法及时跟踪了解,调整和解决相关问题,以保证“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的继续有效落实,促进作业的育人功能。
4、评价
(1)评价要求
课堂中关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作业中需关注作业批改的规范和有效,批改方式由集体批改和个别面批相结合,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家长、学生代为批改作业;作业讲评要紧扣作业目标,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成因,给予指导。另外布置的长周期作业、实践体验类作业,在学生完成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在班级内、年级走廊内、专用教室展板上进行学生作业的展示或发布公众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考试(查)严格落实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三~五年级只组织1次期末考试。命题应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真实水平。命题需结合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检测标准,应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考试(查)继续实行等第制评价。考试(查)后,任课教师、备课组长需根据班级、年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质量分析,找准问题,不说空话,有具体改进措施。
(2)流程管理
开学后两周内不得举行考试、纸笔测试。严格落实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三~五年级只组织1次期末考试,严禁按学业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每学期教导处对学生成长册进行检查,关注和指导教师评价行为。
5、辅导
(1)辅导要求
各年级语数英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补差,辅导答疑。日常需关注班级底部学生,在课堂、课后开展辅导答疑,安排好每一次的辅导内容,缩小班内、班级间的差距,提高补缺补差工作的实效性。
(2)流程管理
开学第二、三周开始本学期的课后辅导工作,辅导前完成各班“学困生辅导记录”,每周以备课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辅导内容,确定辅导练习并提前向教导处报备,做到定时间,定内容,重答疑,讲时效。
(二)师训工作
1、完成校本课程--教育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的结业工作。
2、撰写本学期的校本教师培训申报表,并在校长指导下开展实施。
3、组织各学科教研组长开展“如何撰写校本教师培训申报”的培训会。
(三)招生工作
将根据区招办下发的具体要求,有序有效开展好新生招生工作,工作中严格遵守制度,做到透明公正,流程规范。
六、具体安排
时间 | 内容要求 | 责任人 |
2.15-2.24(第一、二周) | 1、成长册填写 2、上学期教学工作资料整理 3、教研(备课)组计划制定 4、寒假长周期作业展示 5、教研(备课)组内研究课安排 6、“小思”综评回顾和工作推进 7、课后服务时间段语数英辅导安排 |
郑云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郑云 郑云 郑云 |
2.27-3.3(第三周) | 1、各学科教研(备课)组计划交流(教研组长例会) 2、寒假长周期作业展示 3、教师备课组内互查 4、组内研究课 5、教师培训课程资料整理、结业;本学科教师培训申报 |
郑云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郑云 |
3.6-3.10(第四周) | 1、语数英作业批改细则定稿 2、备课组作业互查 3、随堂听课、课后服务进班作业抽查 4、一年级综评 | 教研组长 备课组长 郑云 郑云 |
3.13-3.17(第五周) | 1、校项目化学习组沟通会 2、艺术节后期工作(小思平台数据补充) 3、师徒带教会议 | 郑云 高轶、郑云 张晓群、郑云 |
3.20-3.24(第六周) | 1、“素养课堂”教研大组主题研修 2、家校记录本检查 | 教研组长、郑云 郑云 |
3.27-3.31(第七周) | 1、第一次作业检查情况反馈 | 郑云 |
4.3-4.7(第八周) | 1、阶段性命题设计 2、小思综合评价反馈 |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郑云 |
4.10-4.14(第九周) | 1、阶段性学生学业监测 2、阶段性学生学业数据分析 | 郑云 任课教师、备课组长 |
4.17-4.21(第十周) | 1、教导处、校长室作业检查 2、阶段性学生学业分析反馈 |
郑云 |
4.24-4.28(第十一周) | 1、教研组长例会 2、组内研究课 | 郑云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
5.4-5.12(第十二、三周) | 1、骨干教师课题中期汇报 2、项目化学习研究 3、教师培训课程申报培训 | 郑云 郑云、项目负责人 郑云 |
5.15-5.19(第十四周) | 1、“素养课堂”教研大组主题研修 | 郑云、教研大组长 |
5.22-5.26(第十五周) | 1、教研组长例会 2、教师培训作业提交 3、第二次作业检查情况反馈 | 郑云 郑云 张晓群、郑云 |
5.29-6.2(第十六周) | 1、小思综合评价反馈 2、听课记录本检查 | 郑云 郑云 |
6.5-6.9(第十七周) | 1、期末复习 2、期末考试(查)命题 |
备课组长 |
6.12-6.16(第十八周) | 1、期末小思综合评价 | 郑云 |
6.19-6.30(第十九、二十周) | 1、期末考查考试 2、期末考查考试质量分析 3、成长册检查 4、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上交各类资料 | 郑云 备课组长 郑云
|
七、保障措施
Ø 重要任务落实的保障:
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的实施制定了教学流程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有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质量分析和教研制度。
Ø 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
1、将继续开展青年教师主题研修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激励青年教师快速的成长和不断的进步。
2、继续为区、校骨干搭建成长的平台,依托各区、校骨干引领的课题研究,增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提升骨干教师课程的领导力和研究力。
Ø “单元作业设计”研修机制的保障:
1、结合市区学科教研提供的指南研制路径、方法,开展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
2、各教研组、备课组在开展“单元作业设计”研修过程中,教师需积极参与,互学互研,以团队形式共同展开研修,并有研修过程记录。
3、在研修过程中将好的案例在全校进行交流、展示,以促进学科之间的经验分享和问题的探讨。
4、学校对于优秀案例和完成该案例的备课组予以绩效分层奖励,以提高教师研修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