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的荣誉和每个成员密切相关,靠大家努力得来;
(2)珍惜集体荣誉,努力为集体增添荣誉。
2.教学内容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以拉拉队为切入口,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参与中了解拉拉队对的作用。虽然教学说明中讲到不要在拉拉队的组织形势上多花功夫,但是我想既然题目为《我们的拉拉队》,另外我班的学生在做拉拉队时确实缺乏一些技巧,所以我还是在教学中以渗透珍惜集体荣誉思想的前提下,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拉拉队,做到儿歌中提到的文明拉拉队。然后通过展示班级已取得的荣誉和树立榜样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鼓励学生继续为班级体争光的信心。
第二课时以小故事为切入口,辨析聪明豆中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单在校内为集体争光是不够的,如果在校内外都能把集体的荣誉放在心上才是真正的不容易。
3.教学重点
懂得“集体光荣我快乐”,珍惜并不断增添集体荣誉,树立荣誉感。
4、教学难点
促使学生在校内外都能够把集体的荣誉记在心中。
5、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
运用树立榜样、媒体运用和问题生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身边的所见所闻感受到集体的荣誉和每个成员密切相关,是靠大家努力得来的;用心体会集体光荣我快乐的感觉。
6.教学准备
媒体、小旗帜、彩带、纸条、笔等
7.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活动一、通过游戏,简单了解拉拉队的作用。
1、 说一说,你们在哪些场合看见过拉拉队?(边根据学生回答边出示一些图片)
2、 板书部分课题: 拉拉队
3、 在四组学生中各挑选一名学生代表小组参赛进行夹弹珠的游戏,其他学生做拉拉队。
(教师仔细观察拉拉队的表现)
4、 教师采访参赛的四位学生:你喜欢自己的拉拉队吗?
5、 板书:呐喊助威 增添信心。
被指责
失败后受到鼓励
6、 从拉拉队的不同表现中,大家觉得集体的荣誉和每个成员有什么关系?
7、 采访拉拉队成员:那么你为什么要这样使劲得为他加油呢?
8、 小结:拉拉队为选手加油,选手获胜得奖,拉拉队其实并没有得到跟选手同等的名利,可是他们还能心甘情愿的加油,无论是鼓励选手,还是责怪选手不努力,都是出于对集体荣誉的关心,当然比起责备,鼓励的方法更积极一些。集体荣誉是靠大家一起努力取得的。
9、 板书:关心 集体荣誉靠大家得
活动二、创设情景,自由组建模拟拉拉队。
1、 学校要举行校运动会了,请大家自由组合组建一支我们的拉拉队。(补全板书)
2、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道具进行拉拉队的设计。
(小旗帜、彩带、标语等)
3、 出示画面,学生演一演。
4、 小结:配乐朗诵拉拉队之歌。
活动三、成果展示,激起努力的欲望。
1、 展示各种奖杯,奖状。
2、 请得奖学生谈谈感受。
3、 板书:集体光荣我快乐
4、 小结:听了介绍大家肯定对这些同学能具备这些才能而感到羡慕吧,这是他们和大家努力的成果,你们既给自己增了光,又给集体带来了荣誉,真是了不起!老师为你们而感到自豪。
活动四、听故事,激起共鸣。
1、 为集体增光,并不是一定要取得奖状、奖杯,我们应当从小处做起。
2、 学生听故事。
3、 小结:我知道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班中的学生身上也有发生,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
第二课时
活动五、交流故事,加强感悟。
1、 学生交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2、 师生一起讨论。
活动六、联系实际,开展辨析。
1、 媒体出示“聪明豆”中的两个小故事。
2、 讨论:他们这样的行为是不是为集体增光?
3、 说一说: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会怎么做?
活动七、制定方案,落实行动。
1、 给自己制定一个今后要实现的目标或提出一个努力的方向。
2、 写在心愿卡上。
教学反思
本课以拉拉队为切入口,主要是让学生知道集体的荣誉和每个成员密切相关,是靠大家努力得来;并且珍惜集体荣誉,努力为集体增添荣誉。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逐步体验着。
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让学生尝试做一名拉拉队员。自己观察着学生们的种种表现,再通过采访参与比赛的学生,得出的结果供学生讨论。虽然书上的例子与我设计游戏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但之所以不选择书上的例子是因为采用学生刚刚经历过的例子,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表现,使学生产生共鸣。无论是赛手,还是拉拉队员,他们在游戏中心理上,情绪上的变化,对教师来说都是活灵活现的素材。通过教师的引导,使部分学生前后的想法和表现形成自然而然地转变,这对一名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挑战。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们知道了因为拉拉队为选手加油,选手才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虽然拉拉队并没有获得与选手同样的名利,可是他们还是心甘情愿地为集体加油,为伙伴助威,如果不是把集体的荣辱与自己紧紧相连,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样原先在比赛中失利被指责的学生也就渐渐地体谅到拉拉队成员的心情。
本课中另一个教学亮点是教师树立了一个让学生们意想不到的榜样。当我把各项奖状都展示出来的时候,学生们都非常兴奋,纷纷回忆起得奖的经过。这时,我把话题转移到学生沈某的身上,这是一个平时在别人眼中邋遢、并不聪明的学生,却得到了我很高的评价。突然课堂上鸦雀无声,大家都静静地听着。一张张小脸上从一开始疑惑不解的神情,到投射出佩服欣赏的目光,最后课堂上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树立一个贴近学生的榜样,让他们感到自己在“进一步”就能一样出色。让学生有目标,更自信,激起他们对集体荣誉的向往,从而增进对集体荣誉的珍爱心情和进一步为集体争光的强烈欲望。
总的来说,一堂课下来,还是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喜欢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辨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对教师上课时的应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并且教师在设计情境前,必须对学情有充分地了解。所以我经常会转换角色,思考如果自己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会提出的问题,为了给学生一个相对有效的答案,还会去询问别人,以避免课堂上的冷场。虽然如此,课上还是有些不足之处,例如对学生回答后的点评如何才能更加的到位有效,还需在今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