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登记号 类别 申报号 专业组编号
徐汇区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奖
申 报 表
成果名称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
申报人 曹燕临
申请人所在单位 徐汇区田林第三小学
联系人地址 田林11村59号
电话 64362893
推荐部门
填表日期 2004、12
徐汇区教育局制
2004年11月
填 表 须 知
一、本表用计算机或钢笔认真如实填写,封面上方4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它栏目申请人用中文填写。
二、本表报送一式三份,打印时请用A4复印纸(210×290毫米)在左侧装订。
三、成果名称应简明、准确,字数(含符号)不得超过25个汉字。申报单位按单位公章填写全称,联系地址:请按街(路名)和门牌号详细填写,不要用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
四、各种材料上报数量如下:
成果主件5份,成果摘要10份,各种材料规格大小应与申请书相同,并单独装订。
成果名称 |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 | ||||||||||||
成果分类 |
成果范围 |
1.高等教育 2.基础教育3.学前教育4.职业技术教育5.成人教育6.特殊教育7.其他 | |||||||||||
成果内容 |
1.教育发展战略2.教育基本理论3.教育心理4.教育史5.比较教育6.教育管理7.德育8.教学9.美育10.体育11.劳动教育12.综合13.其他 | ||||||||||||
申报人 |
姓名 |
曹燕临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53、4、2 | |||||
学历 |
大专 |
专业职务职称 |
小学高级 |
行政职务 |
校长 | ||||||||
姓名 |
年龄 |
单 位 |
专业职务 |
对成果的主要贡献 | |||||||||
主 要 研 究 者 |
崔莹 |
32 |
田林第三小学 |
小学高级 |
活动模式的主要实施者、研究报告的撰写 | ||||||||
庞韧 |
42 |
田林第三小学 |
小学高级 |
情报资料的收集和活动模式的重要实施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来源 |
A.国家计划 B.部、委 C.省市 D.区县 E.院所 F.基金资助G.其它单位委托 H.中外合作 I.自选 J.其它 |
研究起止时间 |
2001年至2003年 |
何时在何种刊物(包括报刊、杂志、书籍上公开发表) |
2003年发表于 «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和研究» |
何时在何种会议上交流介绍 |
|
何时被有关部门采纳应用 |
徐汇现代科技教育丛书编委会 |
其他需补充说明的问题: 本课题是国家级课题《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的子课题,主要对科技活动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 |
研究成果内容提要(总体思路、主要观点、学术贡献、创新价值、实施过程、成果要点及参阅主要文献) 一、活动模式的背景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三小是一所位于田林社区的小学,田林社区有着丰富的社区资源,学校的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有利的优势,以上述理论为依托,针对如何为学生开辟新的科技活动场所;如何在开展科技活动中让学校、家庭、社区相互配合,达成和谐;如何吸引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制定了“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几年来,我们围绕这一活动模式有序地开展各项科技活动,以它为切入点,整体推进学校的科技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活动模式的总体构想 (一) 活动模式的含义 所谓“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其中“三位一体化”是指,着力构建一个以学校为核心,家庭、社区为延伸和拓展的一体化科技教育活动体系。借助这一体系将学校、家庭、社区组成一个联动的整体,充分发挥家庭、社区在科技教育中的实践功能,使学校的科技活动从基础到探究有序地开展,从而整体推进学校的科技教育,实现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 活动模式的指导思想 首先,该科技活动模式,借鉴了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优化教育环境的理论。根据阿莫纳什维利的理论,我们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开展科技教育,希望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科技教育环境。 其次,该科技活动模式,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的理论。根据杜威的“做中学”的理论,我们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位一体化的科技活动模式,希望以学校为本,通过家庭、社区的渠道,让学生自己学会运用科技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增长才干。 (三) 活动模式的功能目标 1、为学生开辟校外科技教育基地,搭建科学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的科学知识学有所用, 变成为家庭和社区服务的东西。 2、丰富学生课余时间的内容和空间,学校、家庭和社区形成一体化的科技教育环境, 校内、校外共同为学生营造浓郁的科技教育氛围,让科技教育变得亲和、自然和丰满。 3、培养学生学科学、作科学、说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 |||
和兴趣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4、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家庭、社会可责任感、使命感,帮助他们适 应“社会人”的身份。 5、让学生的行动去影响父母乃至广大社区人员,提高他们的科学兴趣、科学意识,使 学生的科技教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延伸。 三、 活动模式运用的原则和策略 该活动模式遵循了互动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运用了多元沟通的策略和强化过程教育 的策略。 四、活动模式实施的具体形式和途径 (一) 活动模式的结构 根据上述理论和开展科技活动的实践经验,我们构成了“家庭、学校、社区” 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的结构框架图。 图解如下: 社区 学校 家庭 (二)活动模式的具体形式和途径 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具体形式:1、校内引发科技活动的热点;2、营造家庭科技教育氛围;3、共建社区科技教育基地等。 五、活动模式的实践效果 1、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2、为父母和孩子架设沟通的桥梁,形成青少年科技教育社会化的良好外部环境;3、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从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完成科技活动的实效,我们看到“学校、家庭、社区” 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的实施是成功、有效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素养,更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多项市、区乃至全国的科技竞赛中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又一批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造、热爱科学的学生不断涌现,“未来的科学家”正在我们的学 校——田林三小起步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骏修 吴锦骠 张社 «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科学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 2、田青 《中小学环境教育概论》 华夏出版社 2001年5月第一版 3、冯小青 «少先队环保教育活动模式研究» 科技教育网 4、陈志国 陈方«关于中小学开展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的的对策»科技教育网 |
申报人所在单位推荐意见 |
单位名称(盖章) 200 4年 12 月25 日 |
专家组意见 |
专家组组长(签名) 200 年 月 日 |
学术委员会意见 |
学术委员会主任(签名) 200 年 月 日 |
区教育局审核意见 |
区教育局(盖章) 200 年 月 日 |
2005年获区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