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都会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据此,我们对校内外的各种动力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各种动力因素的特征,构建起密切的联系,将家庭的教育共同构成一种动力系统,从而积极发挥其作用。实践证明,我校从97年开始至今连续开办家长学校,并在家庭教育中大力提倡建设“学习型家庭”,大大提高了全体家长科学教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齐心合力配合学校教育,建设精神文明,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与校风,从而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主要成效
家庭文明建设以《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十一五指导计划》为指导,结合《上海市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每位学生和家长积极投入家庭问卷测评,测评合格率达97.97%,家长文明礼仪素养达到良好;文明观博的宣传覆盖面大,知晓率100%。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达到70%。
主要做法
一、健全制度,加强各层领导。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所以,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学生家长的教育水平,是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同步,推动素质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环节。因此,一直以来,我们努力克服困难,在一年级刚入校时,举办新生家长培训,每月一次。一年级家长来自四面八方,职业阶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和孩子表现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我校的家长学校要有多种形式配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效果。家长学校有常设的组织机构,有必要的制度做保证,学校领导与班主任、科任教师一起研究家庭教育工作,讨论讲座主题,确定家庭教育的专题课内容,争取家长听得入、记得牢,达到认同与内化的效果。这样家长既在家庭教育的理论上得到提高,又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现,从而能更主动与班主任交流意见,加强对子女的教育。学校领导担任家长学校的校长,通过齐抓共管、加强合作,发挥整体优势,提高家长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二、倡导科学,注重内涵,各项家庭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2006年1月——2006年12月,以创建“百户学习型家庭”为抓手,带动家长主动提高素质,我校在五年级家庭中开展了“建学习型家庭,树学习型榜样”的评选活动,总共参与家庭142家,最终通过家长代表、学校教师、学生代表三方民主评议,五年级葛林同学的家长被徐汇区评选为“好家长”。围绕我校环保特色“流动的芳草地”系列主题,学校广泛宣传,每户学生家庭积极参与,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活动模式,使整个田林社区的居民都来关注环保问题,关心环保事业。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了家庭美德、倡导了文明理念、提升家庭文明建设水平。
三、发挥家长的教育潜能,多与家长联系。
学生家长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因此,充分调动他们中的积极因素,争取他们为办好学校,多做贡献。我们利用家长资源,请他们共同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出谋划策,也曾多次请一些“教子有方”的家长在会上介绍他们家教的经验体会等。
四、关爱关心特殊家庭成员,促进家校双向交流。
我校特殊家庭学生历年都有,在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针对现在社会现象,对就读学生家庭作一次调查,结果是有个别家庭享受低保待遇;有属于特困的;还有一、两户家庭父母亲一方去世;因为社会关系,有很大一部分家庭属于单亲。学校就以上一些特殊家庭,在行规、习惯、品行等方面请专家为家长讲座,使家长在行动上配合学校工作。学校的各位正副班主任都能在完成一天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后,日以继夜地进行家访工作。他们深入学生家中,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环境,了解监护人的行为习惯和教育子女的方法等等,结合自己的经验,给予合理化建议,供家长参考。每学期,针对特殊家庭学生,学校帮助申请奖学金、助学金,累计至今已有10余户家庭得到帮助。
近年来,学校家庭文明建设通过学习型家庭、家校合作的创建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家庭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