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互动”指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发挥个体思维的作用,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成效。
有一篇讲读课《骆驼和羊》,我考虑到学生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好动、好说、好表演,有很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我设想整堂课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活泼、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先让小朋友听课文录音,想想骆驼做了件什么事说明高比矮好?,然后让学生用“一读二找三划”的三步学习法学习第二节,找找哪些句子证明高比矮好。通过学生回答,师生共同用“我问你答”的方法来读句子。
接着在教学第三节中,我由“扶”到“放”,让小朋友四人一组讨论,也用“一读二找三划”的方法找找骆驼和羊怎么做的句子,并想想该怎么把它们读好。就这样通过找句子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懂得在特定的环境中“矮比高好”。
最后,让孩子们来演一演这两节的内容,相信大家肯定很有兴趣。
于是,我提议同桌两人互相分角色朗读,在互换角色朗读,这样的朗读不仅使学生有朗读的热情,又能体会羊的得意和骆驼的焦急。减少枯燥的分析,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活动中,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感悟了课文那生动、精确的描写,这便是朗读学习的最大收获。
这时的孩子们已能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有的已情不自禁地加上了动作。看到孩子们兴趣那么高,我趁热打铁,在交流时鼓励他们找找自己的学习好伙伴一起来演一演,并提高要求,要配上朗读。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小朋友们纷纷开动脑筋,发挥个体思维与创新意识,互相帮助,演得可带劲了。有的请了旁白解说,有的把课桌当作了道具,有的还高矮搭配,还有的甚至走到后面的听课老师面前让老师评定自己演得如何……。最后连我也忍不住加入了他们,师生共同完成了这一表演。
通过读读演演,使学生们整堂课始终处于兴奋和积极探讨的状态中,课文学完后,学生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想法,有认为骆驼和羊太骄傲的,有赞扬老牛聪明的,有由此看到自身差距的……。
实践证明,只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思维,热烈地讨论,投身到充满乐趣的学习活动中去。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看作是主人翁,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进行互动学习,创设一种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情境,帮助每个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教学互动,营造轻松活泼和教学气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最爱,这将永远是每位老师不断的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