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田林第三小学 学校
姓 名 |
沈祎莉 |
性 别 |
女 |
民 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8年8月 | ||
政治 面貌 |
群众 |
学历/学位 及毕业年月 |
大学 本科 |
所学专业 |
汉语言文学 |
参加教育 工作年月 工作年月 |
1996年7月 | ||
职 称 |
小学 高级 |
职 务 |
教师 |
联系电话 |
13816988846 |
E-mail地址 |
| ||
主要工作经历 |
从 年 月起至 年 月止 |
工作单位 |
职 称 |
职 务 | |||||
1996年7月—至今 |
徐汇区田林第三小学 |
小学高级 |
教师 | ||||||
|
|
|
| ||||||
|
|
|
| ||||||
|
|
|
| ||||||
2007至2009 年 获 奖 情 况 |
(本部分由本人填写,如不够请附页,获奖证书请附复印件) 教学、技能评比: 荣获2009年“骏马奖” 荣获2009学年青年教师品社学科教学评比 一等奖 荣获全国中小学教育技能优秀设计方案评比 三等奖 参与徐汇区“两纲”教学实践录像课的评比 参与徐汇区法制教案评比 区级公开课: 《石库门的变迁》 | ||||||||
2007 至 2009 年 课 题 研 究 与 论 文 发 表 情 况 |
(本部分由本人填写,如不够请附页,课题与论文请附复印件) 参与徐汇区区本教材《教学规范——从这里开始》小学《备课》分册的编写。 参与徐汇区品社学科基地课题《基于项目学习的生活化设计与实践的研究》的研究。 | ||||||||
师 德 情 况 ︵ 含 具 体 事 例 ︶ |
(本部分由学校填写,如不够请附页) 沈祎莉老师在田林三小工作期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用真心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尽心尽力地培养、教育他们。 对一个班主任来说,必须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才能正确地进行教育。为此,她主动地接近学生,与不同的学生交流感情,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对于一些平时不爱讲话,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她除了多与他们谈心外,还经常利用通信,说句悄悄话的方法来加深了解,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另外,她还非常重视肢体语言所起到的功能。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轻轻地抚摸一下;在学生答对问题的时候,轻轻地握一下手;在学生生病的时候,让他轻轻地靠着你,让学生无时无刻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当她得知个别学生家中有经济困难时,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她都加倍关心和爱护他们,使他们愿意对沈老师讲心里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娇生惯养,同学间有了矛盾,谁都不肯让谁,今天这个告状,明天那个又反过来告一状。当学生到沈老师这儿来告状的时候,她不是片面的只凭自己的主观印象判断是非,而是花心思去调查,根据事实对孩子进行教育;此外她还想办法,给闹矛盾的双方创造沟通的机会,帮助他们协调好关系,把矛盾化作友谊,由此班级的凝聚力也增强了。 | ||||||||
|
2007至2009 年 教 学 实 绩 |
(本部分由学校填写,如不够请附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社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沈祎莉老师作为品社学科的特长教师,也在不断地追求着专业的发展。在品社学科教学中,她一方面把最新的生活信息带给学生,让多彩的生活走进课堂;另一方面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使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除了重视每一次课堂教学外,沈祎莉老师还积极参与徐汇区跨校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她将英特尔未来教育中的一些先进理念,结合品社学科和教材内容的特点,设计成项目,在教学中研究实践。 这一年中,她还代表学校参加了青年教师教学评比,荣获了徐汇区品社学科教学一等奖;开展了以《“两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为主题的区公开课教学;还参加了区录像课、法制教案及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优秀设计方案评比的选拔。在学习过程中,她将的自己的体验、学到的经验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等在博客上进行发表,在反思中不断地成长。 这学期,学校成立了品社大组,沈祎莉老师担任了教研大组长,她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尽力地把自己在区品社中心组团队中学习到的经验与校内的品社教师一起分享,努力地使学校品社教学的质量得以提升。 | |||||||
|
推 荐 理 由 及 学 校 意 见 |
单位(盖章) 校长(签名) | |||||||
|
资格审定(由区师资工作组填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