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单位创建在线 > Ⅲ 深化学校内涵发展,办学绩效领先 > Ⅲ-4 教学工作 > 教学管理

2009学年第一学期田林三小教导处课程管理工作总结

作者(来源):田林三小教导处    发布时间:2010-09-27

本学期,教导处课程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以进一步规范实施课程计划,发掘和运用校本课程资源、优化学校课程管理为目标开展了以下各项工作。

一、继续规范执行课程计划,优化课程管理。

1、严格执行2009学年上海市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的各学科课程,科学合理地安排学校三类课程,包括各年级的课程门类、课时分配、班级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等。

2、对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做出整体安排,继续组织开展拓展兴趣活动,让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班,广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3、发挥优秀区本教材资源的作用,利用区本教材《信息化综合项目》和《我们去游泳》,在四年级全面开展这两个科目的学习。

二、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形成学校特色。

1在上学年完成《清兰雅韵》校本课程教材及配套的教参、媒体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利用每周一的午会课,由教材编写组教师主持、各班主任协助,开展了教学活动,扎扎实实地推进我校“一校一品”兰文化课程建设。

此项工作得到了校本教材编写组教师及各班主任的大力支持,老师们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不满足于已完成的教参、媒体,再备课、再改媒体、精心设计作业。每周一,总有一位主持教师拿着无线话筒在走道上组织活动,班主任老师则在教室里忙着演示媒体、指导活动,周一中午的这二十分钟,是学生愉快汲取兰文化养料的快乐时光。老师们以自身的形象体现了兰花雅而韧的精神风貌,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示范。

通过近一学期的活动,兰文化教育深入人心,学生们识兰、诵兰、绘兰、折兰,绣兰,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学习优秀作品。更可贵的是,他们懂得了人们赋予兰的神韵和品质,思索着作为田三学子应该怎样体现兰花精神,寻找着我们校园里的“清兰雅韵”,“以兰育清、以兰育雅、以兰育韧、以兰育和”的育人氛围正在悄然形成。

2、在校本拓展课程有序实施的同时,我们还在四五年级探究课中开展了兰文化主题探究活动,通过对教师的培训,老师们明确了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学生们放开手脚,展现了无穷的智慧,分组开展了“兰花品种知多少”、“寻觅古今爱兰之人”、“校园中的清兰雅韵”等主题探究活动,他们像模像样的探究计划、探究报告及精美的小报让人欣喜,学生的探究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进一步提高拓展课质量,发展学生个性。

上学年,每个年级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开设了较为丰富的拓展兴趣课,每位教师都编写了自己的科目设计,积累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的第一手资料。教师在设计活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本学年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拓展课的整体活动质量。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推进拓展型课程建设,发挥本校教职工和社区教师所长,为学生发展服务。

我校所在的田林社区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既可以加强社区与学校间的紧密联系,更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本学期我们分别在口琴和书法这两个活动中聘请了校外辅导员,把优质资源引进了课堂,使我校的学生得益。目前参加这两个科目的学生兴趣高涨,进步喜人。书法教师功底深厚,赢得了学生的喜爱,老师从中也发现了不少学习书法的好苗子。口琴队更是代表学校获得了不少奖项。教育资源的多元化打开了学校封闭的校门,使学校教育充满了活力。

2、以“逸夫杯”学生活动能力为契机,在拓展型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活动中,我们的两位主要负责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她们在工作中既有明确的分工又互相支持配合,在长期作品雕塑工作中,两位老师放弃休息,加班加点,所创作品巧妙地将我校清兰雅韵的神韵表现了出来,在展示中得到了好评。接着两位老师又通力合作指导学生进行泥塑作品的小创意,指导学生介绍我校的一校一品特色。她们的辛勤汗水换来的是孩子们的成长,在现场介绍和创意制作中,我校学生表现出色。朱建华副局长亲自问了我校的兰文化建设情况,学生回答得大方得体,得到朱局赞许。在现场泥塑小创意活动中,我校学生也表现出了较为娴熟的技艺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

    耕耘换来的是收获,在本届“逸夫杯”小学生活动能力邀请赛中,我校荣获团体三等奖和最佳创作奖、最佳指导奖三个奖项,为学校赢得了荣誉。本次活动也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团结合作、齐心协力的作用,它将引领我们做好每件事。

3、加强过程管理,提升我校拓展型课程质量。

本年度根据我校特点申报的课题《以兰文化校本课程推进我校一校一品建设的研究》获区级立项课题;我校拓展型课程管理经验在区拓展型课程开学培训中作交流深受好评;我校教师代表徐汇区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荣获二等奖。

4、重视学生优秀作品(表演)的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拓展课的兴趣。

每学期评选拓展课优秀学员和拍摄拓展课成果专题片成了我校拓展型课程管理的一大特色,这也是激发师生热情、凸显学校特色的一项有效措施。

本学期我们对学生除采取传统查的方法外,我们更注重过程性评估和活动成果展示考核,同时更关注评价选择,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元评价,评出了优秀学员,并颁发奖状和奖品予以鼓励。

在阶段性展示活动中, 本学期每个科目有了师生自己设计的完整的小单元,作品、表演等都作了总结和展示,并进行了专题拍摄。

四、研究拓展型课程中德育实践活动的项目设计,提高活动有效性。

德育实践活动是拓展型课程中的自主拓展部分,为了改变以往的德育活动和课程两张皮,费时又无效的状况,由朱局部署,郑治平和赵萍老师牵头负责德育基地实践活动的项目设计,将单一的德育基地活动纳入拓展型课程项目设计中,我校作为三所试点学校之一参加了此次活动。

1、以“上海档案馆”这一德育基地为切入口,做好活动项目设计,使德育实践活动具有更适切的教育目标和可操作的具体流程。

2、以“课间小游戏”这一拓展型科目为实验点,一(4)班的两个课间小游戏为范本,在一年级各班主任指导下,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课间小游戏创编和推广活动,学习和创编益智、健身且操作简易的课间小游戏,减少了课间活动不当引发的偶发事件,丰富了学生课间生活。

1415周(121日至1211日)的班会课上,我们请一(4)班的小辅导员到其他各班讲解和演示课间游戏,各班在课间开展学习小游戏活动。第1617周(1214日至1225日)各班进一步开展和创编小游戏。第18周(1228日)的班会课上,由教导处的三位老师担任评委开展了一次评比展示活动。各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习或创编了“石头剪刀布“看谁算得快”、 “挑梆梆” 、词语接龙等有趣、益智、健身且操作简易的课间游戏。在孩子们愉快的课间游戏中,德育实践与拓展型课程得到了最好的融合。

五、落实专课专用、两分钟预备铃利用工作的检查。

本学期,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专课(专时)不专用问题,我们主要在品社课、班会课、体锻课、写字课、眼保健操等课时上加强了检查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与有关教师交流沟通,及时改进,取得了一定成程效。

本学期,我们在各个班级进行“两分钟预备铃我们可以做什么”的大讨论,结合各班实际利用好这两分钟,各年级组长在自己所在年级做了有效做法的推广和宣传工作,使优秀班级的经验得以推广。

总之,本学期的课程管理工作能围绕学校工作重点,以一项项专题教育为抓手有序开展,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遗憾之处,在下学期的工作中还需不断改进和调整,以取得新的进展。


我说两句】【查看评论】【关闭窗口